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从人口普查数据看新阶段我国人口与经济发展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1年05月31日 15:07     类别:财经类   总浏览:6375

从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看,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需要辩证看待。
其一,低生育率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生育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人口的长期增长趋势。此次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而国际上一般认为2.1的总和生育率为更替水平,低于2.1称为低生育水平。要看到,低生育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生育水平的高低既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此次人口普查对低生育水平的确认对于预测未来的人口发展走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纠正以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同时对于尽快完善人口政策、避免陷入“低生育率陷阱”也有重要的意义。
其二,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测,我国将在未来迎来总人口峰值。2020年我国的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较2019年减少了265万人。在低生育率下,我们很容易预期未来出生人口会进一步下降,我国也将在未来迎来总人口的峰值。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后对劳动供给形势形成转折性影响,随着总人口达峰,人口因素也将对总需求形成转折性的影响,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变化。
其三,应对人口老龄化将是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此次人口普查进一步确认了未来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根据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达到1.91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13.5%。根据联合国的定义,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4%就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从数据看,我国将很快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因此,尽快形成全面、系统的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已迫在眉睫。
其四,劳动年龄人口规模逐年缓慢减少。如果我们把16岁至59岁人口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的话,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速度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虽然目前尚未公布16岁至59岁年龄组人口的信息,但普查数据显示,15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为89438万人,与2010年的93962万人相比减少4524万人;同时,15岁至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2010年下降了6.79个百分点。未来应对劳动供给迅速减少的挑战将比较艰巨。
此次普查数据也提供了一些超预期的结果,比如,0至14岁的少儿人口比重较2010年上升了1.35个百分点,虽然有赖于更详细的数据来分析增长的原因,但这一增长可能主要来自于生育政策调整所带来的长期积累的生育意愿释放。此外,性别结构改善,特别是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正面因素。比如,16岁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67年提高至10.75年。这说明我国人口质量和素质不断提升,将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基础。
                       (摘自《经济日报》2021年5月26日)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