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18年11月14日 15:58     类别:图情天地   总浏览:5167


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作者: 伊琳·卡蒙、莎娜·卡尼兹尼克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

                          译者:骆伟倩                           

出版年: 20189

最近,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卡瓦诺的提名风波,成为美国媒体头版关注的议题。在经历了民主党人的种种杯葛之后,卡瓦诺胜利获选。最高法院年龄最大的自由派大法官鲁思·金斯伯格,超越了政治分歧,公开支持卡瓦诺,因为她认为美国政治生活已偏离了传统。

85岁的金斯伯格,经历了两次与癌症的斗争,依然没有退休的打算。而这位“老奶奶”级别的大法官,在互联网时代成为一枚网红,“无鲁思,不真相”已经成为网络用语。1993年,她被任命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二位女性大法官,她对自己的评价是,“在我的一生中,最让我心满意足的事情,是我参与了一场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运动,而这场运动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女性。”

《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算是金斯伯格的个人传记,如果只看书名,或许会认为这是对大法官的贬低。其实,“声名狼藉”(notorious)源于网络用语,本书的作者莎娜·卡尼兹尼克,其实是金斯伯格的“铁粉”,她创建了“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的轻博客。金斯伯格对最高法院关于选举法的判决非常不满,甚至是异常愤怒,这与丽莎的想法一样。用“声名狼藉”这个词,也是一种反讽。

自由派女性大法官的晋级之路

金斯伯格一直为性别平权而努力,但她不仅仅是女权主义者,她同时也是民权主义者和美国宪法的原教旨主义者,主张对宪法的解释要回到文本本身。最高法院是美国三权之一,而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又是美国宪法的守护者,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提名和任命,也是美国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两党政治斗争激烈,社会思潮涌动的时刻,大法官就会被置于聚光灯下。

金斯伯格经历了女性权利觉醒的历史性变迁,或者说,她本人就是女权发展的缩影。她凭借什么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呢?超级智力。这既是她吸引与之相伴的丈夫马丁的利器,也是她能走上“九人”位置的原因。因为她是女性,在生活、求学和工作过程中,都遇到性别歧视,但是凭借自己的坚忍和努力,她获得了哈佛法学院博士学位,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成为联邦上诉法院的法官,最后成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担任大法官的时候,她希望借助判例能够推进平权。当美国社会越来越向保守回潮的时候,金斯伯格的存在本身就具有重要意义,她不仅是自由派法官的象征,也代表了最高法院的多元性,她是女性大法官,是犹太人。

美国法律“神庙”里的“凡人”

金斯伯格身材瘦小,但她的能量巨大,她的坚忍和自信不仅源自超常的智力,还有家庭的激励。她的丈夫马丁也是出色的律师,而且是税法律师,有丰厚的收入,本来金斯伯格也可以不出来工作,但是她找了一个欣赏她的男人,而且这个男人差不多也算是女权主义者。无疑,这样的家庭氛围激励了金斯伯格。

虽然,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会被贴上“保守派”或“自由派”的标签,但是相比于党派色彩来说,他们更看重同僚的情谊。两党权力不断更迭,但是大法官的终身制让大法官们需要一起共事一个四年,两个四年,甚至好几个四年(总统任期)。金斯伯格说,这个房间里没有秘书、法官助理,甚至递送信息的人都没有。

金斯伯格性情谦和,但这并不代表懦弱,她对于最高法院偏离法治航道的行为也是拍案而起,就像2000年大选之后,戈尔与小布什到底谁是总统,最终由最高法院来判决。最高法院的判决防止了一场危机,但是金斯伯格却认为,最高法院的行动还不如马戏团的表演。

毫无疑问,这本书是对金斯伯格以及代表美国政治传统的大法官们的致敬之作。这本书用非常平易和风趣的语言,讲述了金斯伯格的许多故事,其实,也是将最高法院这一“神庙”,还原为普通民众和读者能够理解的机构。最高法院里的大法官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他们之所以成为美国宪法的阐释者,除了高深的学养之外,还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

(摘自《新京报》20181110号)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