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国外信息素养类网络课程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1年10月04日 14:45     类别:图情天地   总浏览:5034

信息素养( Information Literacy) 这一概念在 1974年被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后,日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现已成为人们的必备素养之一。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 UNESCO)、国 际 图 联(IFLA)等国际组织均致力于通过教育提升全球公众的信 息 素 养。 信 息 素 养 教 育 (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ILI)类课程可以培养学员的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与信息伦理意识,信息素养教育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广泛的适应面,网络课程为 ILI 提供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2013 年发布的《国际图联趋势报
告》指出,数字宇宙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使信息素养技能具有了更高的价值,那些不具备信息素养技能、访问互联网技术能力以及基本阅读和写作技巧的人将面临融入社会的障碍。ILI 的变革已引起国际上多个组织机构的共同关注。2018 年 8 月,国际图联年会的信息素养卫星会议指出:信息素养与终身学习正在经历一场变革,Web2.0、移动科技、新媒体等数字信息对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 年 9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大学、大众传媒对于公民的媒介与信息素养(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MIL)教育亟待加强;2019 年 11 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 ACRL) 推 出 了 面 向 高 等 教 育 的 信 息 素 养 框 架( Frame 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3rd),取代其 2000 年制定的曾引起世界范围广泛关注的“面向高等教育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Education)。网络课程是近年来在全球迅速发展并引起广泛
关注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化、碎片化,互动方式的灵活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网络课程


1989 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指出: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发现、检索、分析和利用信息。面对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人们正不断对信息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根据 2014 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的新定义,信息素养的概念正不断扩大,囊括了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媒体(或媒介) 素养(media literacy) 和视觉素养(visual literacy)等,这些信息素养被称为 21世纪的必备技能。因此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应随之更新。
(1)传统信息素养
“快 速、容 易 地 收 集、提 取 和 使 用 在 线 数 据(Collect,Extract and Use Online Data Quickly and MoreEasily)”这一课程内容属于传统信息素养中的信息检索范畴。这门课主要利用实际的例子来讲解如何从图像中使用 OCR 提取数据,如何从网页中提取表格和数据,如何自动检索在线数据,紧密结合现实案例培养信息检索素养。传统信息素养主要指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获取主要包括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主要是指如何更好地提高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更好地利用信息。
(2)数据素养
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对数据的管理能力是未来信息素养的重要能力之一。数据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数据的辩证认识能力,二是对数据的综合应用能力。“元数据:组织和发现 信 息 ( Metadata:Organizing and Discovering Information)”这门课程从信息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元数据,跨多个学科领域,研究如何创建和管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元数据组织和发现信息的能力。该课程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一是培养学生数据素养的意识教
育,例如,大数据是什么、大数据如何产生、大数据如何利用和大数据环境下如何保护隐私。二是数据素养的运用教育,以大数据相关的计算机技能培养为主,如大数据的管理和分析,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具有一定的编程和建模能力。
(3)媒体素养
UNESCO 与 联 合 国 文 明 联 盟 ( United Nations Alliance of Civilizations,UNAOC)分析了当下公民信息素养的情况,提出媒体与信息素养的概念,即人们能够对媒介与信息进行判断并解释其内容,以及在媒介与信息中成为熟练的创造者和生产者的一种能力。
“数 字 交 互 媒 体 技 术 导 论 (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interactive media technologies)”主要以互动、数字化、综合、增加、阅读和游戏来讲解入门级交互式数字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课程紧密联合实际,以现实举例。
(4)视觉素养
“信息可视化( 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主要介绍信息可视化发展的当前状况,指导学生利用使用者需求,制作可观且高效的信息图,并且能发现数据中隐含的规律或趋势的算法,是包含时间信息、空间信息、主题信息和网络信息可视化的主流技术。
视觉素养类网络课程主要围绕数据或信息的可视化,研究大规模非数值型信息资源的视觉呈现(如软件系统之中众多的文件或者一行行的程序代码)。
通过利用图形图像方面的方法与技术,帮助人们分析和理解数据。信息可视化囊括了知识可视化、信息图形、数据可视化、科学可视化以及视觉设计方面的所有发展和进步。从信息可视化角度看,如果加以充分适当的组织整理,任何事物都是一类信息。表格、图形、地图甚至包括文本在内,无论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都将提供某种方式或手段,从而让我们能够洞察其中的究竟,找出问题的答案,发现形形色色的关系,甚至发现在其他形式下不易发觉的事情。
(5)新媒体信息素养
元素养是一个面向新型网络的综合素养框架,纽约州立大学的“元素养(Metaliteracy)”课程不仅涵盖了传统信息素养内容,还包括了数据素养、媒体素养、视觉素养这些新技能。元素养即催生其他素养的素养。在新媒体情形中,元素养是一个通过对相关素养理念和新技术进行整合吸纳,指导人们在网络协同环境下通过社交媒体及在线社群进行信息获取、生产、
分享的综合框架,提升人们在数字化时代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课程特色分析

(1)紧密结合现实案例
国外信息素养类网络课程的授课者均紧密结合国际最新的信息素养开设标准,重视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将国际新标准应用到实际教学课程中。在案例设计上,国外信息素养类课程均结合现实案例展开,课程内容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平台与社交媒体相结合
国外网络课程互动大多采用社交网络的形式,在课程界面附带社交媒体入口,学员可直接点击进入与授课方互动交流。如 Coursera 平台上的“元数据:组织和 发 现 信 息 ( Metadata: Organizing andDiscoveringInformation)”课程界面设置可通过电子邮件和 Twitter交流,目前,Coursera 平台针对中国的社交软件使用情况,在分享平台上可使用微信直接分享。
(3)付费课程增加平台积极性
国外信息素养类网络课程除免费课程外,还有大量付费课程。付费课程的开设也减轻了平台的生存压力,Udacity 于 2014 年 4 月宣布不再开设免费课程,均设置为付费课程。
(4)社会企业广泛参与

国外信息素养类网络教育除高校、政府支持外,企业也参与支持信息素养类网络课程的制作和发布,如微软开设的“数据素养”“教师媒体素养”等。资金来源广泛,多数平台的资金来源于风险投资,如Coursera、Udemy 等都进行了融资,这保证了高质量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支持,资金投入充足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授课方资金负担,使教师不为开设本门课程而担忧生存压力,可以更专注地将网络课程开设下去。

                                                                  (摘自《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21年7月)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