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用户画像:高校图书馆精准服务助教师高质量发展 ——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的经验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3年10月30日 15:16 类别:图情天地 总浏览:2200
高校图书馆作为提供知识服务的重要场所,应深入了解教师的行为模式和需求,精准捕捉其多维度的特征,绘制教师用户画像,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为学科发展及教师个人发展提供助力。
用户画像又称用户角色,最早提出用户画像概念的是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其将用户画像定义为“基于用户真实数据的虚拟代表”,通过搜集用户数据分析用户的特征,形成他们的个性化标签,这样便构成了此类群体的用户画像。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数据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数据。绘制用户画像可以对群体及个体的需求、兴趣、行为和偏好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以用户画像为依据改进图书馆的服务,优化图书馆的服务策略,为图书馆开展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提供依据,从而使图书馆重新审视服务体系,改进服务质量,快速提升读者的体验。
文献借阅量调查
1.同类高校情况
通过网络调查法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1所高校的教职工文献借阅数量及借阅期限进行了网络调查(数据截至2022年5月1日)。
2.本校情况
通过查阅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相关规章制度发现,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教师借阅图书数量为10册,借阅期限为70天。
3.存在的差异
通过对比其他高校,可得出对标图。对比同类高校,可以看出北京化工大学在教师图书借阅期限方面比较有优势,但是借阅数量上和北京邮电大学一样,都比较少,在为教师提供文献支持方面和其他高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图书馆提供服务情况
1.同类高校情况
对上述11所高校图书馆官方网站提供的服务进行网络调查,并对其服务进行归类,从所有服务中提取入馆指南、借阅服务、自助服务、教学与培训、新媒体智能设备、参考咨询、阅读推广、图书捐赠、空间服务、知识产权服务10个标签。
2.北京化工大学教师服务开展情况
对比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教师服务,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在科技查新、查收查引及信息素养培训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比较好的服务,但是在纸质文献借阅和空间利用方面缺少针对教师的服务。
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教师服务的大数据
1.借阅大数据
通过图书管理系统收集2015—2021年北京化工大学教师的借阅数据,根据教师的入职时间对借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将教师根据入职时间分为2010年以前、2010—2014年、2015—2019年和2020—2021年四类。
(1)不同入职时间的教师借阅量画像
为了更准确地获取新入职教师不同时间段的借阅情况并绘制画像,对2015—2021年期间入职的教师每年的借阅情况进行统计,这样获得的年人均借阅册数更准确。
(2)不同入职时间段教师借阅类别画像
根据借阅数据,对不同入职时间段教师借阅的图书类别进行细分,并对其借阅图书的占比进行统计,对不同入职时间段教师借阅量排名前5的图书类别绘制画像。
2.空间使用情况大数据
对教师使用座位预约系统的情况进行细分。
针对现状提出精细化服务措施
1.增加教师研讨间预约服务
为北京化工大学常驻昌平校区的教师提供专用研讨间服务,将研讨间的使用方法以学院通知的形式下发给教师,为北京化工大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供研讨及单独工作学习的空间。
2.设立教师著作典藏区
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一层大厅设立了教师著作典藏区,收集收藏展示了院士、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其他名师及青年教师的著作;昌平校区的教师著作典藏区正在建设中。设立教师著作区,可以发挥教师专著这一特色文献在育人、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独特功能。
3.馆际互借服务(校区间)
由于北京化工大学是多校区办学,很多读者不知道该如何获取跨校区馆际互借服务,尤其是教师群体,他们往往不知道借阅的图书什么时间可以到,未能给教师提供良好的服务指引,导致此项业务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昌平校区是北京化工大学密集书库所在地,收藏有100余万册图书,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但北京化工大学大多数教师的主要工作地在东校区,为此,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成立了馆际互借小组,同时设立了馆际互借申请提交表单,在两校区馆内设置了宣传展板宣传馆际互借服务,实现了当日申请当日即可将书送达,时效性强,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
4.提高教师群体的借阅量上限
针对北京化工大学与其他高校在文献借阅量方面的差距,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经过调研,在2022年10月发布了《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使用管理规定》,将北京化工大学教师的借阅数量上限调整到15册,同时基于教师群体对文学类图书的借阅需求,不限定文学类图书的借阅量,这一变化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5.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宣传
制作图书馆使用指南,在新教师办理入职时向新教师宣传图书馆资源及空间的使用方法,让他们尽快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及空间,快速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6.组织专题书展
通过组织诺贝尔文学奖专题书展、北京化工大学第一届“微书评大赛”热门推荐图书专题书展、廉政专题书展等,满足教师的阅读需求。
通过以上精细化服务措施,为北京化工大学教师提供精细化服务,满足教师的文献需求及独立空间需求。
教师认知反馈
在提供精细化服务的过程中,对教师进行“教师对图书馆服务及空间认知调研”问卷调查,从而进一步了解教师需求,改进服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北京化工大学现有服务展开,将教师分为35岁以下、35—45岁、45—55岁和55—65岁四类,调查内容包括空间利用、资源利用、教师著作典藏区、馆际互借、委托服务、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经验以及对图书馆阅读空间和研讨空间的建议。
精细化服务需要根据教师的需求不断调整服务内容,对服务对象进行及时的问卷调查或观察,并不断与同类高校的服务进行对比,进而不断改进自身服务,为教师和其他读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摘自《文化产业》2023年第23期)
用户画像又称用户角色,最早提出用户画像概念的是交互设计之父Alan Cooper,其将用户画像定义为“基于用户真实数据的虚拟代表”,通过搜集用户数据分析用户的特征,形成他们的个性化标签,这样便构成了此类群体的用户画像。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数据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数据。绘制用户画像可以对群体及个体的需求、兴趣、行为和偏好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以用户画像为依据改进图书馆的服务,优化图书馆的服务策略,为图书馆开展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提供依据,从而使图书馆重新审视服务体系,改进服务质量,快速提升读者的体验。
文献借阅量调查
1.同类高校情况
通过网络调查法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1所高校的教职工文献借阅数量及借阅期限进行了网络调查(数据截至2022年5月1日)。
2.本校情况
通过查阅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相关规章制度发现,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教师借阅图书数量为10册,借阅期限为70天。
3.存在的差异
通过对比其他高校,可得出对标图。对比同类高校,可以看出北京化工大学在教师图书借阅期限方面比较有优势,但是借阅数量上和北京邮电大学一样,都比较少,在为教师提供文献支持方面和其他高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图书馆提供服务情况
1.同类高校情况
对上述11所高校图书馆官方网站提供的服务进行网络调查,并对其服务进行归类,从所有服务中提取入馆指南、借阅服务、自助服务、教学与培训、新媒体智能设备、参考咨询、阅读推广、图书捐赠、空间服务、知识产权服务10个标签。
2.北京化工大学教师服务开展情况
对比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与其他高校图书馆的教师服务,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在科技查新、查收查引及信息素养培训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比较好的服务,但是在纸质文献借阅和空间利用方面缺少针对教师的服务。
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教师服务的大数据
1.借阅大数据
通过图书管理系统收集2015—2021年北京化工大学教师的借阅数据,根据教师的入职时间对借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将教师根据入职时间分为2010年以前、2010—2014年、2015—2019年和2020—2021年四类。
(1)不同入职时间的教师借阅量画像
为了更准确地获取新入职教师不同时间段的借阅情况并绘制画像,对2015—2021年期间入职的教师每年的借阅情况进行统计,这样获得的年人均借阅册数更准确。
(2)不同入职时间段教师借阅类别画像
根据借阅数据,对不同入职时间段教师借阅的图书类别进行细分,并对其借阅图书的占比进行统计,对不同入职时间段教师借阅量排名前5的图书类别绘制画像。
2.空间使用情况大数据
对教师使用座位预约系统的情况进行细分。
针对现状提出精细化服务措施
1.增加教师研讨间预约服务
为北京化工大学常驻昌平校区的教师提供专用研讨间服务,将研讨间的使用方法以学院通知的形式下发给教师,为北京化工大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供研讨及单独工作学习的空间。
2.设立教师著作典藏区
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一层大厅设立了教师著作典藏区,收集收藏展示了院士、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其他名师及青年教师的著作;昌平校区的教师著作典藏区正在建设中。设立教师著作区,可以发挥教师专著这一特色文献在育人、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独特功能。
3.馆际互借服务(校区间)
由于北京化工大学是多校区办学,很多读者不知道该如何获取跨校区馆际互借服务,尤其是教师群体,他们往往不知道借阅的图书什么时间可以到,未能给教师提供良好的服务指引,导致此项业务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昌平校区是北京化工大学密集书库所在地,收藏有100余万册图书,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但北京化工大学大多数教师的主要工作地在东校区,为此,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成立了馆际互借小组,同时设立了馆际互借申请提交表单,在两校区馆内设置了宣传展板宣传馆际互借服务,实现了当日申请当日即可将书送达,时效性强,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
4.提高教师群体的借阅量上限
针对北京化工大学与其他高校在文献借阅量方面的差距,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经过调研,在2022年10月发布了《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使用管理规定》,将北京化工大学教师的借阅数量上限调整到15册,同时基于教师群体对文学类图书的借阅需求,不限定文学类图书的借阅量,这一变化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5.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宣传
制作图书馆使用指南,在新教师办理入职时向新教师宣传图书馆资源及空间的使用方法,让他们尽快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及空间,快速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6.组织专题书展
通过组织诺贝尔文学奖专题书展、北京化工大学第一届“微书评大赛”热门推荐图书专题书展、廉政专题书展等,满足教师的阅读需求。
通过以上精细化服务措施,为北京化工大学教师提供精细化服务,满足教师的文献需求及独立空间需求。
教师认知反馈
在提供精细化服务的过程中,对教师进行“教师对图书馆服务及空间认知调研”问卷调查,从而进一步了解教师需求,改进服务。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北京化工大学现有服务展开,将教师分为35岁以下、35—45岁、45—55岁和55—65岁四类,调查内容包括空间利用、资源利用、教师著作典藏区、馆际互借、委托服务、是否愿意分享自己经验以及对图书馆阅读空间和研讨空间的建议。
精细化服务需要根据教师的需求不断调整服务内容,对服务对象进行及时的问卷调查或观察,并不断与同类高校的服务进行对比,进而不断改进自身服务,为教师和其他读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摘自《文化产业》2023年第23期)
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文章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