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助推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4年07月01日 10:24 类别:图情天地 总浏览:1298
数据素养概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家兼信息科学家David Jonassen于2006年提出。推进高校数据素养教育面临多重挑战,关键在于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教学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限制,如缺乏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实验室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尤其是专业教师的缺乏,同样是高校开展数据素养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以保证其时效性和实用性,对学生数据素养水平的有效评估和认证同样十分重要。此外,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参与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也是推进数据素养教育需要解决的难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对提高数据素养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发展趋势
1.大数据发展与变革的新纪元
大数据时代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在许多实践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技术使得研究者能够高效地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促进科学研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人类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而且显著提高了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在知识获取、处理和应用方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科学研究对数据素养的需求
大数据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根据R. Rice对数据洪流现象的深入观察与研究,数据素养被准确地定义为处理和利用数据的能力。2004年,M. Schield成为首位对这一概念进行详细阐述的学者,其清晰地指出数据素养包括获取、处理、组织和总结数据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数据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3国内大学生数据素养研究现状及其数据素养核心要素
近年来,大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其被视为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众多机构和学者,如微软、麦肯锡和维克多·梅耶·勋伯格,都对大数据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素养已成为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高校图书馆需制定实用的教育策略,培养学生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数据素养教育研究,建立理论框架并开设培训课程,推动教育创新发展。
高校图书馆可采取的创新策略
面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高校图书馆采取了诸多创新策略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图书馆致力于扩充数字资源库,包括电子书、在线期刊和数据库,确保学生能够及时获取最新资源。高校图书馆还定期举办数据素养技能培训,涵盖数据分析、编程和数据可视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开发在线学习平台方面,高校图书馆通过利用VR、AR和AI技术,增强了教育的互动性和创新性;开设专门的数据素养课程并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有效运用数据进行学术研究。此外,高校图书馆还支持跨学科数据素养相关项目,促进学生、教师和图书管理员展开合作,探索数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支持数据开放共享并鼓励学生参与开放科学项目;实施数据素养认证程序,通过认证系统激励学生参与培训;与科技公司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这些策略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据素养,充分发挥了高校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关键作用。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素养对大学生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极为重要。本研究深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数据素养的必要性及面临的挑战。高校图书馆通过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技能培训和学术支持,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数据素养的提升。然而,高校图书馆在推进数据素养教育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限制、师资短缺、课程更新不及时以及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图书馆采取了创新策略,包括拓展数字资源、开发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指导、鼓励开展跨学科项目以及支持数据开放共享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据素养水平。未来,高校图书馆应持续推进数据素养教育,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摘自《文化产业》2024年第10期)
大学生数据素养教育发展趋势
1.大数据发展与变革的新纪元
大数据时代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在许多实践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技术使得研究者能够高效地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促进科学研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人类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而且显著提高了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人类社会在知识获取、处理和应用方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科学研究对数据素养的需求
大数据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早在21世纪初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根据R. Rice对数据洪流现象的深入观察与研究,数据素养被准确地定义为处理和利用数据的能力。2004年,M. Schield成为首位对这一概念进行详细阐述的学者,其清晰地指出数据素养包括获取、处理、组织和总结数据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数据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3国内大学生数据素养研究现状及其数据素养核心要素
近年来,大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其被视为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众多机构和学者,如微软、麦肯锡和维克多·梅耶·勋伯格,都对大数据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素养已成为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高校图书馆需制定实用的教育策略,培养学生的数据管理和分析能力。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加强数据素养教育研究,建立理论框架并开设培训课程,推动教育创新发展。
高校图书馆可采取的创新策略
面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高校图书馆采取了诸多创新策略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图书馆致力于扩充数字资源库,包括电子书、在线期刊和数据库,确保学生能够及时获取最新资源。高校图书馆还定期举办数据素养技能培训,涵盖数据分析、编程和数据可视化,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在开发在线学习平台方面,高校图书馆通过利用VR、AR和AI技术,增强了教育的互动性和创新性;开设专门的数据素养课程并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有效运用数据进行学术研究。此外,高校图书馆还支持跨学科数据素养相关项目,促进学生、教师和图书管理员展开合作,探索数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支持数据开放共享并鼓励学生参与开放科学项目;实施数据素养认证程序,通过认证系统激励学生参与培训;与科技公司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这些策略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据素养,充分发挥了高校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关键作用。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素养对大学生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极为重要。本研究深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提升大学生数据素养的必要性及面临的挑战。高校图书馆通过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技能培训和学术支持,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数据素养的提升。然而,高校图书馆在推进数据素养教育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限制、师资短缺、课程更新不及时以及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图书馆采取了创新策略,包括拓展数字资源、开发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指导、鼓励开展跨学科项目以及支持数据开放共享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据素养水平。未来,高校图书馆应持续推进数据素养教育,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摘自《文化产业》2024年第10期)
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文章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