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混合式学习与图书馆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4年07月01日 10:35     类别:图情天地   总浏览:1668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源于网络学习(E-Learning)的兴起,由于其不受时空限制、快速、高效和个性化等特点,已成为当今教育创新的热点.混合式学习把传统的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有机结合,包括多种运营方式的混合、多种教学设备的混合、课程内容与资源的混合、学习策略与评价方式的混合,同步学习与异步学习的混合等,通过混合达到最优的学习结果。
研究和实践证明,阅读是现代人和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阅读力就是学习力,将混合式学习应用于阅读服务中,打破传统纸质阅读学习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是传统图书馆迈向数字图书馆的跨越和发展,也是未来复合型图书馆的学习新常态。
打造适需性学习空间
混合式阅读空间应以满足未来多样化学习需求为目标的适需性设计为框架,实现虚拟数字空间和现实物理空间的复合学习场所,集特藏、展示、阅览、科研等于一体,构建一个与现实生活相似的雏形社会。例如,瑞典的Vittra Telefonplan学校被誉为“可以在现在看到的未来学校”。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常规教室按照世界地貌和生活场景改造为“水吧”“营地”“实验室”“洞穴”等新型学习空间。学生在“洞穴”自学,在“实验室”进行数学、科学和艺术活动,在“营地”里会面和讨论任务进程,在“水吧”开展社交活动和非正式学习等。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具体可以划分为:1)自学区。让学习自然发生,变革传统阅览室布局,运用马蹄形排列法、分组排列法、圆形排列法等,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利用图书馆内的各种自学平台,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2)互动区。该区域配备讨论角、休闲区、运动区等,提供先进的电子设备、视听资源,可以通过对话、辩论、游戏、头脑风暴等形式,培养学习者的协作社交能力,激发其学习内在动机。3)探究区。围绕未来学习者核心素养模型的培养目标,打造全学科学习空间,涵盖天文地理、生态观测、岩石矿物、科学实验等,学习者通过借助虚拟学习环境,高度参与互动实践,增强学习体验。4)展示区,该区域用于发布学习者的成果信息,包括获得的荣誉、项目、作品等,鼓励和支持学习者不断创新实践。开发数字化服务通道
混合学习的研究本质上是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即研究哪些信息传递通道更具有典型性,研究采用什么样的信息传递通道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接受知识、有利于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图书馆学习中心应研发各种学习通道,关注学习者如何利用学习通道获得新知识和技能。从宏观层面看,图书馆本身即是学习和传承知识的重要通道,而微观层面的传递通道包括书籍、报纸、杂志、光盘、有声读物、馆员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落地应用,形成了包括互联网通道、数字电视/IPTV通道等移动资源传送模式和学习支持服务模式。图书馆学习中心依靠多种技术与设备,将学习拓展至数字化服务通道。
1)基于网络平台的服务通道。应用系统和数字资源集成的各类阅读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的电子图书资源、课程资源和导读视频等,为阅读服务提供系统化、可选择的知识图谱。学习平台从传统的资源服务向学习服务转变,突破学科边界,使学习者进行分级分类阅读,形成全科全域智慧学习生态系统,如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宁波网络图书馆等。同时,网络平台运用大数据建立激励生态,让学习者成为平台资源建设和阅读服务的主体。
2)基于元宇宙相关技术的服务通道。图书馆可充分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与资源的扩展应用,打造虚实结合的高维阅读场景,打破时空的限制,获得无限的学习资源和深度的情境化学习体验,不断加强学习者与内容的深层次互动,如在全国公共图书馆领域率先建成的嘉兴市图书馆元宇宙阅读体验馆通过“阅听”“阅视”“阅触”“阅界”“阅知”等多个空间带领读者全方位、多维度领略元宇宙阅读的独特魅力,让“知识元宇宙”成为图书馆的新未来。
3)基于ChatGPT的服务通道。首先,ChatGPT产生的不同学习及创新需求场景可融合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拓宽学习者的知识维度。其次,ChatGPT可以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学习服务系统,并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模拟导师帮助,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再次,ChatGPT具有自然语言处理和推理能力,能帮助学习者完成各种复杂的创作型任务,如进行文献搜索和整理、辅助写作、制订学习计划、开展对话式学习等。
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
图书馆学习中心以资源为纽带,以“通、跨、融”为核心,加大数据开放共享力度,打造全链条知识服务体系,实现价值共生。
1)通。图书馆打通线上和线下双通道,资源数据化和仓储化是图书馆学习中心的重要任务,将馆藏资源数字化,实现纸本图书的全品种覆盖,同时负责数据的提供、组织、检索以及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和保障能力,满足学习者在线上或线下对文献资源的分类获取需求。
2)跨。图书馆应形成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资源,通过收集、编排、分类和标签,整合学科资源,提供多类型跨学科学习支架,实现数据多场景贯通,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跨语言的统一知识共享平台。
3)融。图书馆应融合于社会各个领域,开展科技、社会,经济、信息等全方位的服务,并与科研机构、企业、社区、家庭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整合资源,跨界联合。
戴维·林德利曾说:“图书馆始终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我们必须不断地测试和实验新的思想,重新定义21世纪图书馆到底意味着什么。”用发展的眼光重新定义图书馆,努力实现传统图书馆向以数字图书馆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转变,是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命题。图书馆混合式学习中心通过人与技术的高度融合,变革学习模式、创新学习内容、重塑学习体系,形成新的学习共同体。

                           (摘自《图书馆界》2024年第2期)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