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阅读与文创结合打造未来图书馆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4年09月27日 14:57     类别:图情天地   总浏览:1314

2021年,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要求深入挖掘文化文物资源的精神内涵,使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为文创热提供动力。博物馆和公共图书馆在政策推动下,领衔第一波文创热潮。相形之下,高校图书馆的文创工作相对滞后,文创工作在多数高校图书馆业务上还处于边缘地带,原因在于文创产品与高校文化需求脱节。高校图书馆文创形式和内容与博物馆、公共图书馆雷同,特色不够,普及面不大,面临结构化提升转型。分析原因,根本是文创服务对象的定位和文创内容设计同大学教育这个特定母体联系不足,甚至脱钩。为此,高校图书馆需要面向大学教育的特殊需要,开辟区别于公共图书馆文创的新路。
阅读与文创结合打造未来图书馆
1.美感熏洗:“阅读+美育”发掘高校图书馆文创美育价值
美育是审美的教育,也是心灵教育与情操教育。美育重在潜移默化的浸淫而不是课堂灌输,特别适合以文创为载体。为此,随着美育成为大学教育新重点,图书馆成为高校美育的公共舞台,图书馆文创成为美育前沿,发掘美感文化对阅读心理的影响力是文创的新使命。
“阅读+美育”给文创注入美育元素,以美感文创促进阅读。文化创意产品第一要素就是展现美感,提高阅读舒适度。主要形式是将艺术鉴赏价值高的馆藏文献元素移植到伴读物品上,利用珍贵文献的影响力与历史沉淀的美来感染读者。
2 知识创意:“阅读+创意”发掘高校图书馆文创智育价值
“创双一流”的一个重点是提高大学生基于阅读的学术兴趣,这正是图书馆的使命所在。高校图书馆具备优质的大学读者群体,在知识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方面有独特优势。给文创注入智育元素,激发读者进行有创意和思考的阅读。
立足于书提炼文化元素,“阅读+创意”展现知识型文创。教学科研以阅读为核心,图书馆文创是激发阅读兴趣的手段,旨在增加学术内容的趣味性,比如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举办的“书偶”文创设计活动,选取与书籍、阅读相关的人物、动植物或阅读行为等设计书偶形象。书偶设计是高校图书馆独到的创意灵感,结合了艺术与阅读,通过文化艺术表现来感染读者,调动阅读积极性。
以文创提升阅读理解力,开展关联性文创服务提高教学效果。推而广之,高校图书馆都可挖掘馆藏亮点文献,选取经典学科和学术前沿书籍,围绕书籍思想为中心,综合书籍内容、插图、作者、人物形象、经典故事,以活泼的文化风格打造文创产品,以把玩的方式提高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 传承校风:“阅读+传承”发掘高校图书馆文创德育价值
挖掘育人内涵,探寻育人新思路新渠道是高校文化传承、以德育人的重要课题。在文创产品中注入德育因素,有助于“立德树人”。
立足于校挖掘德育元素,“阅读+传承”弘扬高校独特的学承。图书馆以文创产品熏陶读者“守正创新”文化养成,将成为“创双一流”的新风标。高校读者群体间交流相对密切,经历共同的人或事物,沉淀出大学自身的文化传承,形成以名师、校风、校园为特色的文化认知。高校的校训、校徽、校园内的风景、重要建筑物,甚至校园中的一草一木都会唤醒校友记忆,都可做图书馆文创素材。
建立高校图书馆文创育人工程的构想
1从“小文创”向“大文创”转型
当前高校图书馆文创工作多数尚属个人自主开发,缺乏有组织的系统性创作,难以实现三育功能,可称之为“小文创”。为此需提升视野,打造“两库一平台”的图书馆文创体系,从馆内小商品经销向开放的大文化经营转型。
打造全国图书馆文创公共平台,探索“图书馆+平台”的文创联合开发模式。鉴于高校图书馆多但每个图书馆文创力量小,因而全国图书馆文创力量总量大但力量零散的现状,适合走联合发展之路,开展图书馆协同创新。
2 从“浅文创”向“深文创”转型
文创产品要想打动人,文化是内涵,创意是灵魂。但目前文创产品存在简单借鉴的形式主义问题,缺乏独立的创意,收藏价值随时间递减。对此,有必要大力促进图书馆和文化建设融合,并由高科技来支撑,生成凝聚文化鉴赏力、技术表现力、知识蕴涵力的新一代高校文创产品,催生可呈现的“新文创”。
让文创张扬个性,结合馆藏资源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深文创”贵在呈现的独创性,打动读者的创意都在于对文化内涵的独到理解与挖掘,而这来自创作者对图书馆馆资源深度挖掘的独到之处。鉴于高校文化层次高,可围绕书籍形象、阅读标语、阅读活动和用户体验等环节,提炼阅读文化元素,立足文化性与产品功能性的创意融合,突出趣味性和文学性。为此,需要充分发挥设计者独特的视角和主观能动性,在理解图书馆特色和藏品特色的基础上展示个性化创意,绽放出独特的设计元素和创造性,进而加强设计者对文创产品理解后的再创造,融入自身情感,让观者产生文化共鸣。由此,每一件文创产品都以个性化特色取胜。
3.从“泛文创”向“专文创”转型
高校文创品牌在于学科特色的文创,目前创作的阻力来自文创与阅读内容脱节。为此,加大挖掘图书馆分专业馆藏特色,推动图书馆学、创意心理学与学科专业三结合的知识型文创,以专业读者的感受为中心来引导对馆藏学科资源的创意挖掘,施展创意技巧,表达学科知识,走出雷同公共图书馆文创的困局。
目前,文创学科建设已初现端倪,如清华大学设立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这为图书馆文创接轨校园文创学科提供了条件。推动图书馆专业、文创专业、教育心理学专业和营销专业跨领域合作,并与国际文创专业接轨,联合孵化图书馆文创学科。起步阶段可以先加强文创学术研究,开展高校图书馆文创研讨活动,积累学科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组织高校图书馆文创专班培训,开设高校图书馆文创课程体系,培养图书馆文创管理与研发人才。
(摘自《未来与发展》2024年第7期)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