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优化策略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4年12月04日 15:16 类别:图情天地 总浏览:970
纸质图书是图书馆的重要馆藏资源,其借阅量是检验高校图书馆馆藏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目前高校大部分读者的借阅需求并没有被激发,图书馆的纸质图书资源被“躺平”在书架上。
纸质文献借阅量减少的原因
(一)日益丰富的数字资源的冲击
从《2022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馆均纸质资源文献购置费自2017年以来呈持续减少趋势,电子文献资源购置费则呈上升趋势。理工类、医学类高校图书馆对资源时效性要求较高,电子资源经费占比也更高,如同济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随着电子资源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趋向于阅读电子资源,这直接导致纸质馆藏借阅量的下降。
(二)大学生碎片化数字阅读习惯的影响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指出,有56%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8小时。他们的空闲时间都被电子产品所占用,阅读纸质图书的时间不断减少。由于习惯了碎片化和快餐式的阅读,许多大学生已经难以长时间专注于阅读一本书,专注力下降、难以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并形成了阅读惰性。这种现象也导致了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量的降低。
(三)图书馆对图书的管理无法满足读者需求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采用开放式的书架摆放方式,读者可以随意取书、还书。如果图书馆管理员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架的图书,就会导致其他读者无法找到所需书籍,从而影响图书的流通。
在纸质图书借阅量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图书馆的一些借阅制度却将许多有需求的读者排除在外。许多高校图书馆实施“限时限量”的借书策略,这种规定借书册数和借阅期限的制度,无形中限制了部分读者,尤其是需要查阅大量文献的科研人员。
高校图书馆提高纸质图书资源利用率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图书采访策略,整合馆藏资源
为提高馆藏资源质量,高校图书馆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有针对性地倾斜支持优势学科,打造特色优势资源。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图书采访过程中,有计划地向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优势学科倾斜,优先保障这些学科的文献资源的丰富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二是加强横向沟通,更好地服务教学与科研。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与师生群体的横向联系,与教学单位、科研团队组建学科馆员服务团队,从了解需求、荐购资源、优化流程等多方面入手,提高馆藏资源质量。三是有意识地优化馆藏资源,提升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分析馆际互借中借入的图书种类,进行合理的采购补充,从而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同时,图书馆馆员应发挥专业优势,充分发掘和整合馆藏资源,将特色和专业资源按照文献主题、功能背景和专业需求进行二次整合,为读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应提高馆藏资源与读者的匹配度,“让每本书都找到其读者”,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借阅量。
(二)优化借阅规则,满足读者需求
具体来看,高校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借阅规则。一是实施规模化借阅,鼓励多借多读。相比“限时限量”借书规则,许多国外高校图书馆,如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已取消借阅数量限制,实行无限量借阅。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也开始采用这种借阅规则,例如,中山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暨南大学图书馆,已实施中文图书不限量借阅规则。其中,中山大学图书馆自2015年起实施持校园卡借书的读者外借册数无限制。研究表明,中山大学图书馆采取“无限量借阅”并未导致恶意大量借书现象,相反,人均借书量同比增加了25.57%,这表明该策略有效提升了部分师生的借阅量。规模化借阅,尤其是对专注某一课题研究、集中攻关某一项目的团队来说,是无比重要的,也是可以直接服务教学科研团队的暖心之举。二是实施人性化逾期教育借阅,鼓励长借长读。对逾期还书的处理,中山大学图书馆要求逾期读者在“图书馆超期教育系统”上,根据逾期天数完成相应的测试,才能恢复外借权限。这一措施不仅对逾期读者施加了相应的惩罚,还帮助他们重新了解借阅规则。三是实施均等化借阅,实现人人可借。对高校而言,拥有非全日制、继续教育类、短期培训类等不同学生群体,图书馆服务属于公共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提供均等化借阅服务,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与馆藏资源的价值。暨南大学图书馆采用了交纳押金开通借阅权限的方法,既保证图书的安全,也满足了读者的借阅需求,提高了纸质馆藏借阅量。
(三)打造图书馆第二学习空间,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
高校图书馆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完善图书馆线上线下布局。高校图书馆应改善空间环境,规范图书排架,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科研学习空间、多媒体利用空间等,将图书馆打造成集藏书、学习、社交、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从而吸引大学生主动走进图书馆。二是开展阅读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进馆。从人流量上看,进馆的人越多、群体基数就越大,借阅量自然就会越高。
(四)做好阅读推广宣传活动,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
高校图书馆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推广途径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大学生喜欢的社交平台如微信视频号、B站、抖音等平台,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进行宣传推广,通过个性化推荐,让大学生第一时间获取图书馆的推荐信息。二是在推广形式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教学科研、实习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列出阅读书单,定期开展阅读沙龙等活动;开展主题书展活动,在图书馆的各个角落放置主题书展小书架,让大学生随手就可以阅读一本好书。三是在推广时间节点方面,从往年的借阅数据可以看出,每年的开学季为借阅高峰期,高校图书馆应高度重视这一时间点,在图书馆展示一些评分较高的经典著作,让更多的新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高校图书馆可以选出“借阅达人”“书香学院”,为借阅图书最多的师生读者和学院颁奖,以此鼓励更多的师生借阅图书。
(摘自《传播与版权》2024年第19期)
纸质文献借阅量减少的原因
(一)日益丰富的数字资源的冲击
从《2022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馆均纸质资源文献购置费自2017年以来呈持续减少趋势,电子文献资源购置费则呈上升趋势。理工类、医学类高校图书馆对资源时效性要求较高,电子资源经费占比也更高,如同济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随着电子资源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趋向于阅读电子资源,这直接导致纸质馆藏借阅量的下降。
(二)大学生碎片化数字阅读习惯的影响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指出,有56%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8小时。他们的空闲时间都被电子产品所占用,阅读纸质图书的时间不断减少。由于习惯了碎片化和快餐式的阅读,许多大学生已经难以长时间专注于阅读一本书,专注力下降、难以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并形成了阅读惰性。这种现象也导致了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量的降低。
(三)图书馆对图书的管理无法满足读者需求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都采用开放式的书架摆放方式,读者可以随意取书、还书。如果图书馆管理员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架的图书,就会导致其他读者无法找到所需书籍,从而影响图书的流通。
在纸质图书借阅量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图书馆的一些借阅制度却将许多有需求的读者排除在外。许多高校图书馆实施“限时限量”的借书策略,这种规定借书册数和借阅期限的制度,无形中限制了部分读者,尤其是需要查阅大量文献的科研人员。
高校图书馆提高纸质图书资源利用率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图书采访策略,整合馆藏资源
为提高馆藏资源质量,高校图书馆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有针对性地倾斜支持优势学科,打造特色优势资源。高校图书馆应该在图书采访过程中,有计划地向学校重点建设学科、优势学科倾斜,优先保障这些学科的文献资源的丰富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二是加强横向沟通,更好地服务教学与科研。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与师生群体的横向联系,与教学单位、科研团队组建学科馆员服务团队,从了解需求、荐购资源、优化流程等多方面入手,提高馆藏资源质量。三是有意识地优化馆藏资源,提升服务质量。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分析馆际互借中借入的图书种类,进行合理的采购补充,从而优化馆藏资源结构。同时,图书馆馆员应发挥专业优势,充分发掘和整合馆藏资源,将特色和专业资源按照文献主题、功能背景和专业需求进行二次整合,为读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应提高馆藏资源与读者的匹配度,“让每本书都找到其读者”,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借阅量。
(二)优化借阅规则,满足读者需求
具体来看,高校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借阅规则。一是实施规模化借阅,鼓励多借多读。相比“限时限量”借书规则,许多国外高校图书馆,如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已取消借阅数量限制,实行无限量借阅。在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也开始采用这种借阅规则,例如,中山大学图书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和暨南大学图书馆,已实施中文图书不限量借阅规则。其中,中山大学图书馆自2015年起实施持校园卡借书的读者外借册数无限制。研究表明,中山大学图书馆采取“无限量借阅”并未导致恶意大量借书现象,相反,人均借书量同比增加了25.57%,这表明该策略有效提升了部分师生的借阅量。规模化借阅,尤其是对专注某一课题研究、集中攻关某一项目的团队来说,是无比重要的,也是可以直接服务教学科研团队的暖心之举。二是实施人性化逾期教育借阅,鼓励长借长读。对逾期还书的处理,中山大学图书馆要求逾期读者在“图书馆超期教育系统”上,根据逾期天数完成相应的测试,才能恢复外借权限。这一措施不仅对逾期读者施加了相应的惩罚,还帮助他们重新了解借阅规则。三是实施均等化借阅,实现人人可借。对高校而言,拥有非全日制、继续教育类、短期培训类等不同学生群体,图书馆服务属于公共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提供均等化借阅服务,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与馆藏资源的价值。暨南大学图书馆采用了交纳押金开通借阅权限的方法,既保证图书的安全,也满足了读者的借阅需求,提高了纸质馆藏借阅量。
(三)打造图书馆第二学习空间,发挥图书馆育人功能
高校图书馆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完善图书馆线上线下布局。高校图书馆应改善空间环境,规范图书排架,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科研学习空间、多媒体利用空间等,将图书馆打造成集藏书、学习、社交、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从而吸引大学生主动走进图书馆。二是开展阅读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进馆。从人流量上看,进馆的人越多、群体基数就越大,借阅量自然就会越高。
(四)做好阅读推广宣传活动,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
高校图书馆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推广途径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大学生喜欢的社交平台如微信视频号、B站、抖音等平台,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进行宣传推广,通过个性化推荐,让大学生第一时间获取图书馆的推荐信息。二是在推广形式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教学科研、实习实践等方面的知识;列出阅读书单,定期开展阅读沙龙等活动;开展主题书展活动,在图书馆的各个角落放置主题书展小书架,让大学生随手就可以阅读一本好书。三是在推广时间节点方面,从往年的借阅数据可以看出,每年的开学季为借阅高峰期,高校图书馆应高度重视这一时间点,在图书馆展示一些评分较高的经典著作,让更多的新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在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高校图书馆可以选出“借阅达人”“书香学院”,为借阅图书最多的师生读者和学院颁奖,以此鼓励更多的师生借阅图书。
(摘自《传播与版权》2024年第19期)
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文章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