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17年06月21日 13:48     类别:图情天地   总浏览:4842

   作者: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译者:王甜甜
   ISBN:9787550609242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内容简介
   1986年4月26日,当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反应堆发生爆炸,邻近的白俄罗斯居民失去了一切。一些人当场死亡,更多的人被撤离,被迫放弃一切家产。成千上万亩土地被无污染,成千上万的人因20吨高辐射核燃料泄露而感染各种疾病。著名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用三年时间采访了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有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救援人员的妻子、有现场摄影师、有教师、有医生、有农夫、有当时的政府官员、有历史学家、科学家、被迫撤离的人、重新安置的人、还有妻子们祖母们……阿列克谢耶维奇将向世人呈现这个“中毒”世界里的惊人事实。每个人不同的声音里透出来的是愤怒、恐惧、坚忍、勇气、同情和爱。为了收集到这些第一线证人们的珍贵笔录,阿列克谢耶维奇将自身健康安危抛之脑后,将他们的声音绘成一部纪实文学史上令人无法忘记的不可或缺的作品,并籍此期盼同样的灾难绝不再重演。

   作者简介
   斯维特拉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记者、散文作家,擅长纪实性文学作品。出生于白俄罗斯,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已出版的著作有:《战争的非女性面孔》、《最后一个证人》、《锌制男孩》、《死亡的召唤》、《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等。其著作相继获得1998年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年法国国家电台“世界见证人”奖、2006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等奖项、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之后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萨拉·达尼乌斯宣布结果后接受采访时说:“在过去三四十年间,阿列克西耶维奇一直在描绘苏联时期与苏联解体之后的个人。她书写的不是单纯的历史,不是仅仅叙述事件,而是写下了一部部情感史,为我们描绘了人们的情感世界。她也参与报道过一些事件,包括切尔诺贝利和阿富汗战争等等。这只是她为挖掘苏联人民内心所用借口而已。她采访了成百上千的儿童、男人与女人。在她的著作发表之前,我们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至少很少有这种系统的书写。在记录这些事件的同时,她也写下了一段段情感的历史——如果你愿意,也不妨称之为‘灵魂的历史’。”
   与瑞典电视台SVT通电话时,阿列克西耶维奇说赢得诺奖让她有了一种“复杂”的感情。她说,瑞典文学院给她打电话时,她正在家里“做家务,熨衣服”。当被问到将会拿800万瑞典克朗做什么时,她说:“我只会做一件事:给我自己买个自由。每写一本书都要花我很长时间,五到十年吧。”
   她还对记者说,自己还没有收到白俄罗斯总统的祝贺,多年来他一直是她猛烈抨击的对象。“在这个情况下,我很想看看他到底要怎么做。”

(摘自《网易新闻》2015年10月9日、《百度百科》)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