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谁在收藏中国》:昔日国宝今何在?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17年06月23日 09:46 类别:图情天地 总浏览:5093
[美] 谢林·布里萨克,卡尔·梅耶 张建新,张紫微 中信出版社
【作者简介】
谢林·布里萨克:艺术史学者,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获奖纪录片制作人,美国《考古》杂志特约编辑,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国际先驱论坛报》《民族》《军事历史季刊》等报刊的撰稿人。
卡尔·梅耶:历史学家,任教于耶鲁和普林斯顿大学。曾长期担任《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驻外记者和社论撰写人,《世界政策杂志》编辑。他写过14本书,包括有关文物非法交易的《被掠夺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与布里萨克合作撰写过《阴影下的竞赛》《国王拥立者》。
张建新: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长期从事中外文物、博物馆交流工作;曾就职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作为美国梅隆基金会研究员,赴美考察过美国博物馆管理运营;目前就职于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译著包括介绍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发展历程的《商人与收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创建记》 《让木乃伊跳舞——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变革记》等。
【内容简介】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方来到中国,从洞窟、宫殿和画商的密室里搜刮艺术珍品,盗走了雕塑、家具、瓷器、书画等大量国宝。西方“收藏家”们是如何在一百年间前赴后继地猎获中国珍宝,并最终极大地丰富了美国的博物馆馆藏?文物商贩、博物馆研究员和中西方的官员们为了这些国宝,又发生了怎样的竞争和纠葛?《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非虚构作品《谁在收藏中国》近日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
这是一部关于中国文物流失的百年纪实,探寻国宝回归的曲折之路。该书的两位作者,卡尔·梅耶此前是《纽约时报》一名社论作家,谢林·布莱萨克则是一名拥有艺术史学位的纪录片制片人。他们研究了大量个人书信、文件、历史记录,还有一些主要人物的回忆录,以此梳理出了一部关于美国人为了得到中国的艺术珍品而长途跋涉的惊险故事,这些文物最终催生了中国古董市场在欧美的蓬勃发展,也激发了今天中国人依靠艺术市场促使国宝回归的努力。
书中除了展现了广为人知的敦煌壁画、龙门石窟、昭陵六骏等稀世珍宝被破坏、盗取的过程,还有许多国人并不了解的、有系统的收藏活动。比如为美国间谍机构工作的乔治·凯茨是如何完成了他的明代家具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每一代人之间关于中国艺术的品位有何不同;奥委会前主席艾弗里·布伦戴奇是如何拥有全美最大量的中国青铜器收藏等。
在盗宝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华尔纳、卢芹斋,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黑手”。两位作者对此也描绘出一幅西方“收藏家”们为了争抢文物而展开的斗智斗勇的故事画卷。首次完整披露了在收藏中国文物的过程中,“收藏家”个人和美国各大博物馆所经历的波折。
西方的侵袭究竟是对中国历史的疯狂掠夺,还是在无意中让文物能够得以保存,使其免遭战火和贪婪之人的损毁?这一直以来都是争议的焦点。梅耶和布莱萨克在这个问题上也莫衷一是。但现阶段,使这些文物免于在中国内战中被毁的美国博物馆理应继续保留其藏品吗?假如中国想收回,条件应当是什么?在该书中也有详尽的探讨。
【精彩书摘】
龙门石窟之殇
想象你是一位1923年前往中国探险的旅行家。离开北京时,你带上地图、挂包、水壶、锡罐、照相机、闪光灯和护照。有人警告你说,省界地区有土匪。过了一会儿,又建议你佩带一把猎枪或自动左轮手枪。最后,你乘坐平汉铁路(北京—汉口)的火车前往河南省洛阳市。在那里,假设你手持北京外交机构高官的一封介绍信,提前做好准备去司令部拜见陆军元帅吴佩孚。那里是一处距火车站6.4公里的巨大公园。吴佩孚绰号“玉帅”,是中国西部地区令人闻风丧胆的军阀。据说他是拥兵10万的司令官,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钻石。
当被引见“玉帅”时,你会禁不住为见到乔治·华盛顿的肖像吃惊不已。它就镶嵌在元帅司令部墙上的地图之间。你没有料到的是,“玉帅”身材矮小,动作敏捷。他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掌握的英语非常流利。你接受了他的仁慈邀请,与他共进晚餐,期待品尝闻名遐迩的洛阳“燕菜”。
洛阳“水席”宴分成几个小桌,每桌6人。餐厅的外面有军乐团演奏进行曲。晚宴头道菜有8个冷盘,随后是16道热菜。每道菜都由不同尺寸的蓝碗盛装,使用不同的汤汁烹制。当然,主菜“燕菜”是模仿燕窝味道的萝卜丝。至此,宴会接近尾声。“玉帅”起身,晚宴落幕。
你用各种各样的礼物酬谢“玉帅”。此时,你希望与他搞好关系,使你后面的旅途一帆风顺。第二天早上6点,你携带更多安全穿越铁路沿线动乱地区所需的文件,给地方官员的介绍信,以及吴元帅提供的一位骑兵护卫,离开了有古城墙环绕的洛阳。那座古代都城有过昔日辉煌的历史;如今,它已是日渐衰落。你坐上一辆人力车,朝着偏离你目的地南边20多公里的龙门石窟进发。那里曾是佛教朝圣人群的最终目的地,是传奇的丝绸之路的末端。你乘坐木筏渡过伊水河,那里有一匹马在恭候。你骑上马,来到一个守护龙门石窟的小村子。
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471年至499年)将其都城从山西大同迁至洛阳。之后,洛阳成为佛教僧侣的目的地。他们沿佛教起源地印度北部与中国之间的商路游弋,那些贸易之路被统称为“丝绸之路”。龙门石窟有2 345个洞窟,它们在黑灰色石灰岩山崖上开凿而成,供佛教僧侣隐居之用。龙门石窟曾经拥有10万尊雕像,将近2 500座石碑。此时,龙门石窟的保护性柱廊、外厅已消失殆尽。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窟寺之一,作为宗教朝拜地,那里已废弃很久。尽管如此,中国人仍然了解、崇敬龙门石窟,尤其是那里的书法碑刻。
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文章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