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教育评价指挥棒怎么变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1年04月30日 09:50     类别:教育类   总浏览:4222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4月23日至24日,首届中国教育评价改革峰会在渝举行。聚焦“十四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五育评价”、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等改革热点问题,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中国教育学会,上海、重庆、浙江、江苏、吉林、广东、四川等全国各省市的教育督导、科研、评价机构及学校等方面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教育评价改革理论与实践,为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献智献策。
观点一
在“破五唯”的背景下,有必要全面反思学校排名的弊端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光礼表示,长久以来,中国的学校始终被缺乏合理、准确、系统的评价标准所困扰,各种国内外的商业机构高举科学主义的大旗,以文献计量方法建构各种“洋标准”“洋指标”“洋名次”,给学校进行排名。例如,各种升学排行榜、奥赛金牌榜等等。“我们现在有很多比较有名的中学,统计升学只统计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这种排名性评价是非常糟糕的。”
他认为,在“破五唯”的背景下,有必要全面反思学校排名的弊端。任何指数对教育现象的评价都是有限的,而且在教育评价中,当我们用一个指标来指代教育系统,那么它就失去了时代功能,因为它会把我们的教育引向功利化,导致政府、学校过于关注指标。
观点二
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就是“破”
重庆市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江净帆说,历史上很多的大家,他们不仅仅是某个学科的成就者,往往也是具有更广阔视野和兴趣的人。就像爱因斯坦,他几乎天天拉小提琴,而且钢琴也弹得不错,他就曾经谈过音乐和物理的关系。所以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工作的重点是人的发展,而不是分数本身。分数、升学率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一个学校不能够回归于培养什么样的人,那么学校的价值也会受到影响。从知识转向能力,文凭只是一个符号。就比如发表的论文,论文本身没有价值,只有当论文表达的思想能够对社会产生贡献力的时候,它才有价值。
观点三
构建学生全面发展和学业发展的双重评价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能够不单纯以升学率和分数评价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他认为,这是一个世纪难题,也是教育评价面临的一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关注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基于这样一个概念,朱旭东提出构建学生全面发展和学业发展的双重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构建学生作为人的整体的发展评价和作为学科学习者的学业发展评价。构建这样的双重评价体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唯分数的评价困局。
                      (摘自《重庆日报》2021年4月25日)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