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OECD国家深化教育创新改革的进展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1年07月02日 10:36 类别:教育类 总浏览:4519
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始终保持科技的领先地位,重大发现、发明不断涌现,都离不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秀科技人才供给。当前,面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达国家早就着眼于为“未来世界”发展提供动力,开始教育创新改革的新征程。
201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2019年教育创新评估报告》,对45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创新、教育产品创新以及教育过程创新的158项实践活动进行了详细评估,重点是数学、科学和阅读等学科,认为OECD国家过去10年教育创新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在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创新成效显著。OECD国家面对发展需求进行的教育创新进展以及日益普及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做法,值得关注和借鉴。
根据评估报告,OECD国家持续推进教育创新,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未来快速变化、不确定性环境中应对挑战的能力。为推动教育创新,各国和地区采取各种措施,着力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主动式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等。
1、 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力
虽然OECD国家教育系统也强调掌握学科知识,但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启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导向几乎贯穿于所有教学科目。比如在强调抽象、逻辑和计算的数学课上,OECD国家很多学校允许学生使用计算机,鼓励学生将精力放在理解数学原理、思考如何用数学更好地解决问题上。各国为学生提供“解决没有明确答案问题”的情况,是评价数学教学创新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评估,OECD国家八年级学生接触到这类数学任务的比例平均为29%,其中美国、以色列、加拿大奎北、安大略地区以及日本这一比例都在30%以上。总体上看,虽然该项活动总体实施率处于中等水平,但在很多发达国家都已得到应用。
科学课更加强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力的活动,比如“分析处理数据”“观察并描述自然现象”“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从科学实验中推导结论”等。其中,“观察并描述自然现象”是科学课的重要活动,因为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意义在于,这是科学家检验假设或解释自然现象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这个过程能够获得科学技能或理解科学本质。“从科学实验中推导结论”则是让学生做完实验后,再完成一项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而不是由学生简单地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各国在2007—2015年间,在上述教育创新实践上几乎都有较大进展。“观察并描述自然现象”的活动在四年级学生中平均达到50%,在八年级学生中平均达到55%,意大利、英国的实施比例都超过71%;“让学生设计并规划实验”的活动平均达到37%,在八年级学生中平均达到31%。
在“阅读”课中类似创新也很多,典型的做法包括让学生对“后续将发生什么”进行预想,因为“想象力是构成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这类高阶程序能力的重要维度”。2016年,OECD学生平均有这项任务的比例为71%,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安大略、美国和俄罗斯的实施比例都超过90%。
2“主动式学习”模式更加普遍,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显著增长
在教育中,OECD国家普遍实施“主动式学习”模式,相对“知识给予”的传统教学方式,这一模式更强调学生的参与、设计、独立思考与自行获得经验。在科学学科中,“主动式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或模拟科学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工作,更好地构建科学经验的维度。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还是仅仅由学生实施,差别很大。通过研究理解科学原理,这样的学习活动能极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兴趣。这项活动在OECD国家实施率已经很高,2015年,四年级学生至少在一半科学课上设计并实施实验的百分比平均达到46%,而创新型国家这一比例更高,如日本为96%,韩国为87%,英国为74%,美国为53%;八年级学生至少在一半科学课上设计并实施实验的平均百分比45%,其中日本为72%,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为70%,英国为67%,美国为57%。
在主动式学习中,“独立获取知识”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书籍、文字材料,或从其他信息来源如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和观点,对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关键,这也是他们未来开展创造性工作的基础能力。根据评估结果,2006—2016年间,这项活动在所有OECD国家都显著扩大。四年级学生在阅读课上每周至少使用一次计算机查找信息和观点的比例增长了22%,2016年平均达到52%;在科学课上,四年级这一比例上升了17%,2015年达到39%,八年级学生平均达到38%;在数学课上,四年级这一比例平均达到31%,八年级平均达到23%。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安大略、以色列、美国和新西兰等比例都超过40%。
3、对教师进行系统化培训,批判性思维训练能力受到高度重视
教师是教育系统的核心力量,教育改革创新,离不开对教师专业能力的系统化提升。OECD国家教师通常会参加多种专业能力发展项目,除了国内比较常见的发展学科专业能力、提升教学技能、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些活动之外,特别注重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专业项目、教师间的伙伴式学习以及观摩大学课堂这三项教师培养活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先决条件是教师知道如何培养学生,发展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专业能力就非常重要。根据评估结果,北美和北欧国家的教育系统正在积极推动教师这项能力的培养。2015年,OECD国家平均有36%的四年级学生由近两年内接受过“批判性思维”专业训练的老师辅导,加拿大安大略地区这一比例已经超过80%,美国、新西兰、新加坡、英国、瑞典和澳大利亚等都达到50%以上;八年级学生该比例平均为39%,较高的是加拿大安大略(81%),美国、新加坡、瑞典等都达到50%以上。另外,教师间的伙伴式学习活动也不断扩大。通过与同行讨论、协作或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能够更好地发展专业,这种方式比正式培训更有效。2015年,四年级学生的教师经常与同行讨论如何教授某一学科主题的比例平均达到66%。另一项活动是协作设计、准备教材,OECD国家四年级教师这样做的平均比率为63%。伙伴式学习被评价为“过去10年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出现的最显著变化”。
(摘自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1年第2期)
201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2019年教育创新评估报告》,对45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创新、教育产品创新以及教育过程创新的158项实践活动进行了详细评估,重点是数学、科学和阅读等学科,认为OECD国家过去10年教育创新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在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创新成效显著。OECD国家面对发展需求进行的教育创新进展以及日益普及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做法,值得关注和借鉴。
根据评估报告,OECD国家持续推进教育创新,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未来快速变化、不确定性环境中应对挑战的能力。为推动教育创新,各国和地区采取各种措施,着力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主动式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等。
1、 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考力
虽然OECD国家教育系统也强调掌握学科知识,但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启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导向几乎贯穿于所有教学科目。比如在强调抽象、逻辑和计算的数学课上,OECD国家很多学校允许学生使用计算机,鼓励学生将精力放在理解数学原理、思考如何用数学更好地解决问题上。各国为学生提供“解决没有明确答案问题”的情况,是评价数学教学创新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评估,OECD国家八年级学生接触到这类数学任务的比例平均为29%,其中美国、以色列、加拿大奎北、安大略地区以及日本这一比例都在30%以上。总体上看,虽然该项活动总体实施率处于中等水平,但在很多发达国家都已得到应用。
科学课更加强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力的活动,比如“分析处理数据”“观察并描述自然现象”“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从科学实验中推导结论”等。其中,“观察并描述自然现象”是科学课的重要活动,因为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意义在于,这是科学家检验假设或解释自然现象的重要方法,学生通过这个过程能够获得科学技能或理解科学本质。“从科学实验中推导结论”则是让学生做完实验后,再完成一项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而不是由学生简单地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各国在2007—2015年间,在上述教育创新实践上几乎都有较大进展。“观察并描述自然现象”的活动在四年级学生中平均达到50%,在八年级学生中平均达到55%,意大利、英国的实施比例都超过71%;“让学生设计并规划实验”的活动平均达到37%,在八年级学生中平均达到31%。
在“阅读”课中类似创新也很多,典型的做法包括让学生对“后续将发生什么”进行预想,因为“想象力是构成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这类高阶程序能力的重要维度”。2016年,OECD学生平均有这项任务的比例为71%,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安大略、美国和俄罗斯的实施比例都超过90%。
2“主动式学习”模式更加普遍,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活动显著增长
在教育中,OECD国家普遍实施“主动式学习”模式,相对“知识给予”的传统教学方式,这一模式更强调学生的参与、设计、独立思考与自行获得经验。在科学学科中,“主动式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本质,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实施实验或模拟科学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工作,更好地构建科学经验的维度。实验是由学生自己设计还是仅仅由学生实施,差别很大。通过研究理解科学原理,这样的学习活动能极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兴趣。这项活动在OECD国家实施率已经很高,2015年,四年级学生至少在一半科学课上设计并实施实验的百分比平均达到46%,而创新型国家这一比例更高,如日本为96%,韩国为87%,英国为74%,美国为53%;八年级学生至少在一半科学课上设计并实施实验的平均百分比45%,其中日本为72%,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为70%,英国为67%,美国为57%。
在主动式学习中,“独立获取知识”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书籍、文字材料,或从其他信息来源如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和观点,对于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关键,这也是他们未来开展创造性工作的基础能力。根据评估结果,2006—2016年间,这项活动在所有OECD国家都显著扩大。四年级学生在阅读课上每周至少使用一次计算机查找信息和观点的比例增长了22%,2016年平均达到52%;在科学课上,四年级这一比例上升了17%,2015年达到39%,八年级学生平均达到38%;在数学课上,四年级这一比例平均达到31%,八年级平均达到23%。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安大略、以色列、美国和新西兰等比例都超过40%。
3、对教师进行系统化培训,批判性思维训练能力受到高度重视
教师是教育系统的核心力量,教育改革创新,离不开对教师专业能力的系统化提升。OECD国家教师通常会参加多种专业能力发展项目,除了国内比较常见的发展学科专业能力、提升教学技能、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些活动之外,特别注重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专业项目、教师间的伙伴式学习以及观摩大学课堂这三项教师培养活动。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先决条件是教师知道如何培养学生,发展教师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专业能力就非常重要。根据评估结果,北美和北欧国家的教育系统正在积极推动教师这项能力的培养。2015年,OECD国家平均有36%的四年级学生由近两年内接受过“批判性思维”专业训练的老师辅导,加拿大安大略地区这一比例已经超过80%,美国、新西兰、新加坡、英国、瑞典和澳大利亚等都达到50%以上;八年级学生该比例平均为39%,较高的是加拿大安大略(81%),美国、新加坡、瑞典等都达到50%以上。另外,教师间的伙伴式学习活动也不断扩大。通过与同行讨论、协作或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教师能够更好地发展专业,这种方式比正式培训更有效。2015年,四年级学生的教师经常与同行讨论如何教授某一学科主题的比例平均达到66%。另一项活动是协作设计、准备教材,OECD国家四年级教师这样做的平均比率为63%。伙伴式学习被评价为“过去10年间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出现的最显著变化”。
(摘自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1年第2期)
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文章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