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通识教育首先要培养逻辑准则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1年12月01日 09:16 类别:教育类 总浏览:4172
什么是通识教育?按照哈佛委员会发布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所表述的通识教育理念,学生应具备四种能力。一是有效思考能力,包括逻辑思维、关联性思维和想象力;二是交流能力,表达自己并被他人理解的能力,而有效表达离不开良好的思维;三是作出恰当判断的能力,涉及的是学生将全部思想运用于经验领域的能力;四是辨别价值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但指对不同种类的价值有清楚的意识,而且要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所理解。
首先讲一下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逻辑推理的能力就是独立思考的能力。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其实逻辑面前也是人人平等的。我朋友和他在澳洲读小学的孩子交流时无意中发现,他们学校的老师在潜移默化地让她理解、判断一件事对错与否的重要尺度是“make sense”,我的理解就是是否符合逻辑。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国际会议上,很多国外年轻人看起来很“没大没小”,讨论问题时不给大教授或学者面子,因为他们长期接受的教育就是讨论问题,对事不对人。这里的“事”就是客观真理,原则就是是否符合逻辑。
反观国内不少会议都是大教授在上面讲,下面的人听,鲜有激烈的辩论和质疑,这对原始创新的产生是不利的。这中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心里没有形成一个公认准则——逻辑准则。当然,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真理面前的激烈争论和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并不矛盾。
(摘自《中国科学报》2021年11月2日)
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文章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