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部分高校专硕学制2年变3年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2年10月20日 16:16 类别:教育类 总浏览:3918
北京邮电大学新闻传播专硕的学制将从2023年发生调整,从以前的2年变为3年。此番变动后,北京邮电大学的专硕只剩下国际商务、翻译、工商管理、会计还实行2年学制。今年,多所高校把专硕学制延长到3年。南京师范大学将4个专硕专业领域从2年调整为3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所有专硕学制都变为3年,河北师范大学连续两年分别新增7个、9个学制为3年的专业领域。
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2-2.5年的学制是其鲜明特点,这与欧美高校应用型硕士实行较短学制的趋势相符。为何高校纷纷延长专硕学制?
多所高校延长学制
专硕学制从2年变为3年,并非今年才出现,而是近年来一直存在的趋势。
四川外国语大学的3年制专硕在逐年增加。2019年研究生招生时,该校全部专硕的学制均为2年,到2021年招生时,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改为3年,到2022年招生时,仅剩下翻译专硕实行2年学制,到2023年招生,所有专硕都调整成了3年。
河北师范大学遵循了类似的轨迹。2021年研究生招生时,有12个专业领域学制为3年,2022年招生时增加了9个,2023年招生又增加了7个。
河北经贸大学今年将所有专硕调整为3年学制,去年时,还只有法律(非法学)、会计、审计等8个专业领域为3年学制。
华中科技大学的教育(教育管理)、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两个专业领域2021年为2年学制,2022年变为3年。
北京大学专硕以2年学制为主,今年新招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两个专业领域的专硕,采用3年学制,硕士生第一年在校学习,后两年在企业实践。东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名校的专硕已全部实行3年学制。
我国研究生教育政策导向是实行弹性学制。1992年《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硕士研究生可以采用弹性学制。然而,2年制研究生的弹性学制改革仅仅实行几年后,国内部分高校以“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为由又重新改回3年制。
探索不同培养模式
部分高校专硕学制延长为3年,与国外高校应用型硕士学制有明显区别。
以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为例,北京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学制均为3年,哈佛大学65学分的公共卫生硕士(MPH)学制为3个学期,42.5学分的卫生政策与管理(HPM)学位的学制为1年。
当然,国外硕士也并非一味缩短修业年限。以工程管理硕士(MEM)为例,上海理工大学学制为2年,同济大学为2.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制为18个月,但美国西北大学MEM项目全日制在职研究生则需要修满12门专业课程,大约历时3年才可获得学位。
可以发现,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不管是延长还是缩短,专硕学制调整都是在弹性原则下进行。
尤其是国内专硕教育刚刚起步,即使同一个专业领域,不同高校的特色、侧重点都明显不同。
以金融专硕为例,2021年国内共有199所院校招收金融专硕研究生,不同院校部署在不同的学院甚至多个,培养方式、研究方向也各有特色。比如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专硕分别在金融学院、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和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3个学院招生或培养。
因此,上述专家指出,基本修业年限应由高校甚至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此轮学制调整中,延长学制的初衷是提高培养质量,但衡量专硕培养质量的指标却与学硕趋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学硕和专硕的培养定位是不同的。学硕是为博士教育输送学术型人才,重点是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训练。专硕则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重点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因此,不能按学硕培养模式培养专硕。高校应明确专硕的学制和培养模式,找出专硕培养存在的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调整。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22年10月14日)
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简称“专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2-2.5年的学制是其鲜明特点,这与欧美高校应用型硕士实行较短学制的趋势相符。为何高校纷纷延长专硕学制?
多所高校延长学制
专硕学制从2年变为3年,并非今年才出现,而是近年来一直存在的趋势。
四川外国语大学的3年制专硕在逐年增加。2019年研究生招生时,该校全部专硕的学制均为2年,到2021年招生时,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改为3年,到2022年招生时,仅剩下翻译专硕实行2年学制,到2023年招生,所有专硕都调整成了3年。
河北师范大学遵循了类似的轨迹。2021年研究生招生时,有12个专业领域学制为3年,2022年招生时增加了9个,2023年招生又增加了7个。
河北经贸大学今年将所有专硕调整为3年学制,去年时,还只有法律(非法学)、会计、审计等8个专业领域为3年学制。
华中科技大学的教育(教育管理)、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两个专业领域2021年为2年学制,2022年变为3年。
北京大学专硕以2年学制为主,今年新招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两个专业领域的专硕,采用3年学制,硕士生第一年在校学习,后两年在企业实践。东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名校的专硕已全部实行3年学制。
我国研究生教育政策导向是实行弹性学制。1992年《关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硕士研究生可以采用弹性学制。然而,2年制研究生的弹性学制改革仅仅实行几年后,国内部分高校以“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为由又重新改回3年制。
探索不同培养模式
部分高校专硕学制延长为3年,与国外高校应用型硕士学制有明显区别。
以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为例,北京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学制均为3年,哈佛大学65学分的公共卫生硕士(MPH)学制为3个学期,42.5学分的卫生政策与管理(HPM)学位的学制为1年。
当然,国外硕士也并非一味缩短修业年限。以工程管理硕士(MEM)为例,上海理工大学学制为2年,同济大学为2.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学制为18个月,但美国西北大学MEM项目全日制在职研究生则需要修满12门专业课程,大约历时3年才可获得学位。
可以发现,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不管是延长还是缩短,专硕学制调整都是在弹性原则下进行。
尤其是国内专硕教育刚刚起步,即使同一个专业领域,不同高校的特色、侧重点都明显不同。
以金融专硕为例,2021年国内共有199所院校招收金融专硕研究生,不同院校部署在不同的学院甚至多个,培养方式、研究方向也各有特色。比如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专硕分别在金融学院、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和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3个学院招生或培养。
因此,上述专家指出,基本修业年限应由高校甚至学院根据学科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此轮学制调整中,延长学制的初衷是提高培养质量,但衡量专硕培养质量的指标却与学硕趋同。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学硕和专硕的培养定位是不同的。学硕是为博士教育输送学术型人才,重点是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训练。专硕则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重点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因此,不能按学硕培养模式培养专硕。高校应明确专硕的学制和培养模式,找出专硕培养存在的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和调整。
(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22年10月14日)
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文章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