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评价如何赋能育人:美国高校的经验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3年06月29日 14:49 类别:教育类 总浏览:2356
美国兴起于19世纪80年代的成果导向学生评价运动,是高校评价赋能育人的探索与实践。美国高校的育人目标一般都由一系列核心能力构成,如沟通交流、团队合作、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等。
依据育人目标设计的评价指标
依据育人目标设计的评价指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围绕核心能力确定评价内容;二是围绕评价内容确定等级标准,标准标识了期待能力的达到程度,能够有效向学生传达高校对他们的期待和要求,是一种提升评价有效度的方式。以美国一流文科大学阿维诺学院为例,该学校明确其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社交互动能力、全球视野、合格公民素养、审美能力等八项核心能力,学校以这八项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描述了各项能力应该达到的标准,形成了评价指标及等级标准体系,其中评价指标是学生完成学业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等级标准是区分学生表现的依据。从对知识学习的要求看,初级标准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呈现、观察、识别、说明,中级标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分析、理解,高级标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运用、创造。在课程和专业学习之前,教师向学生说明评价指标和等级标准,希望学生能够以达到高一级水平的标准为目标。育人目标和评价指标的一致性为评价赋能育人提供了前提条件,用与育人目标一致的指标开展的评价,其结果最终指向育人目标的达成与育人成效的提升。
评价活动与育人过程伴随
(一)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根据评价指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状态和结果进行自我判断。学习开始前,学校公开学习目标、评价指标以及等级标准,学生在诊断性评价中练习自我评价能力,逐渐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对照标准将自我评价内化为一种习惯,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定期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并优化学习计划。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唤醒和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角意识,形成深度的自我认识,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可以改善的方式[6],更积极地为自身的学习承担责任。学生自我评价贯穿于育人全过程。
(二)课程嵌入式评价
课程嵌入式评价是指教师依托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持续评价,主要在课程学习阶段开展。所谓“嵌入”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就将评价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进行整体设计并在教学中实施。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知识内容安排不同的考察任务,如考试测验、撰写分析报告、写信、辩论、写申请书、书面沟通专业问题、写商业计划书、角色扮演、作品展和职业模拟等[7],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课程嵌入式评价是评价体系的最关键一环,评价方式取决于课程的性质、学习的目的以及教师对展示课程成果所需情境的设计。对学生来说,课程嵌入式评价与学习同时发生,评价不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学习情况的实时呈现,可以成为下一阶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依据;对教师来说,课程嵌入式评价可以被整合到教学活动中,无需在课程中增添额外的环节,因此是一种高效的评价方法,不但有更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也更强。
(三)专业集体评价
学校在专业学习结束后,以专业为单位开展对学生的集中系统评价。专业集体评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们在分享教学和评价经验的基础上,合议学生如何以及是否达到专业要求、专业所需的能力以及必要的教学和学习活动等[8]。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师组成评价共同体,共同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学生表现,通过学生表现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否能够支撑学习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是否连贯、有助于学生连续学习;专业教育对实现学习目标的支撑程度如何;专业学习是否有助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等进行思考和判断。二是对学生整个受教育阶段的能力发展情况进行纵向的评价。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Portfolio),将学生完成的课程作业、参研项目、研究报告、毕业论文、艺术作品、表演展示等学习过程资料和学习任务收集起来,像归档一样存放在一起,以便从更长时间、更多视角评价育人结果。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还出现了更便捷的电子档案袋(Electronic Portfolio),扩大了储存容量,有益于检索查询和共同评价。基于学生的集成档案,专业教师评价共同体对不同时期的学生或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情况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对比,分析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是否实现了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程度,从而达到评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目的。
(四)外部评价
外部评价一般在学生毕业后开展。美国高校外部评价具体包括三种方式。一是客观数据分析,根据入学考试分数、报考人数、就业率和起薪、专业资格考试结果等量化数据对人才培养成效进行终结性评价。这类评价结果直观,数据便于收集和比较分析,是判断育人质量的重要依据。大学生学习评价项目(Collegiate Learning Assessment)是美国比较典型的标准化直接测评工具,评价内容包括科学和实证推理能力、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写作技巧和成效、批判阅读与评价能力、辩驳能力等。该评价采取横向比较和纵向跟踪两种方式,可以测量学生学习的增量价值。二是问卷调查,属于间接评价,调查对象包括用人单位、毕业生、学生和教师等。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是美国影响最为广泛的自陈式量表测试工具,从行为、认知、情感三个投入维度组织开展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投入情况和学业成就调查,以认识学生成长的曲线规律。阿维诺学院研发的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询问受访校友在特定场景中的行动、想法和感受,建构全景图展示毕业五年的校友在工作、家庭等方面的表现,以确定学生需要的关键能力[12]。三是基准评价,即以量规为依据,构建由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标准(质量)以及评价等级(分数)构成的矩阵开展评价。美国有诸如教育理事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ACE)、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ouncil of Higher Education Association,CHEA)等全国性,以及新英格兰院校协会(New England Association of Schools & Colleges,NEASC)、南部院校协会(Souther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chools,SACS)等地方性的高校和专业认证机构,通过研发各种类型的认证标准、程序及实施办法,采用非政府性的、同行专家评议等方法评价学校和专业的质量水平。这些基于标准的认证将育人成效作为重要的评价对象[13],以此判断该学校或该专业是否达到既定的标准,增强了美国本科教育的规范性和教育水平的稳定性。此外,还有本科教育学习有效评估项目(Valid Assessment of Learning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是将标准量规作为评价依据,将课程作业等作为直接证据评价学生学了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如何改进。
(摘自《中国高教研究》2023年第4期)
依据育人目标设计的评价指标
依据育人目标设计的评价指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围绕核心能力确定评价内容;二是围绕评价内容确定等级标准,标准标识了期待能力的达到程度,能够有效向学生传达高校对他们的期待和要求,是一种提升评价有效度的方式。以美国一流文科大学阿维诺学院为例,该学校明确其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社交互动能力、全球视野、合格公民素养、审美能力等八项核心能力,学校以这八项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从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描述了各项能力应该达到的标准,形成了评价指标及等级标准体系,其中评价指标是学生完成学业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等级标准是区分学生表现的依据。从对知识学习的要求看,初级标准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呈现、观察、识别、说明,中级标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分析、理解,高级标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运用、创造。在课程和专业学习之前,教师向学生说明评价指标和等级标准,希望学生能够以达到高一级水平的标准为目标。育人目标和评价指标的一致性为评价赋能育人提供了前提条件,用与育人目标一致的指标开展的评价,其结果最终指向育人目标的达成与育人成效的提升。
评价活动与育人过程伴随
(一)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根据评价指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状态和结果进行自我判断。学习开始前,学校公开学习目标、评价指标以及等级标准,学生在诊断性评价中练习自我评价能力,逐渐学会评价自己的学习表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对照标准将自我评价内化为一种习惯,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定期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并优化学习计划。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唤醒和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角意识,形成深度的自我认识,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可以改善的方式[6],更积极地为自身的学习承担责任。学生自我评价贯穿于育人全过程。
(二)课程嵌入式评价
课程嵌入式评价是指教师依托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持续评价,主要在课程学习阶段开展。所谓“嵌入”是指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就将评价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进行整体设计并在教学中实施。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根据知识内容安排不同的考察任务,如考试测验、撰写分析报告、写信、辩论、写申请书、书面沟通专业问题、写商业计划书、角色扮演、作品展和职业模拟等[7],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课程嵌入式评价是评价体系的最关键一环,评价方式取决于课程的性质、学习的目的以及教师对展示课程成果所需情境的设计。对学生来说,课程嵌入式评价与学习同时发生,评价不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学习情况的实时呈现,可以成为下一阶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依据;对教师来说,课程嵌入式评价可以被整合到教学活动中,无需在课程中增添额外的环节,因此是一种高效的评价方法,不但有更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也更强。
(三)专业集体评价
学校在专业学习结束后,以专业为单位开展对学生的集中系统评价。专业集体评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们在分享教学和评价经验的基础上,合议学生如何以及是否达到专业要求、专业所需的能力以及必要的教学和学习活动等[8]。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师组成评价共同体,共同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学生表现,通过学生表现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否能够支撑学习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是否连贯、有助于学生连续学习;专业教育对实现学习目标的支撑程度如何;专业学习是否有助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等进行思考和判断。二是对学生整个受教育阶段的能力发展情况进行纵向的评价。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Portfolio),将学生完成的课程作业、参研项目、研究报告、毕业论文、艺术作品、表演展示等学习过程资料和学习任务收集起来,像归档一样存放在一起,以便从更长时间、更多视角评价育人结果。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还出现了更便捷的电子档案袋(Electronic Portfolio),扩大了储存容量,有益于检索查询和共同评价。基于学生的集成档案,专业教师评价共同体对不同时期的学生或同一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情况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对比,分析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是否实现了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程度,从而达到评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目的。
(四)外部评价
外部评价一般在学生毕业后开展。美国高校外部评价具体包括三种方式。一是客观数据分析,根据入学考试分数、报考人数、就业率和起薪、专业资格考试结果等量化数据对人才培养成效进行终结性评价。这类评价结果直观,数据便于收集和比较分析,是判断育人质量的重要依据。大学生学习评价项目(Collegiate Learning Assessment)是美国比较典型的标准化直接测评工具,评价内容包括科学和实证推理能力、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写作技巧和成效、批判阅读与评价能力、辩驳能力等。该评价采取横向比较和纵向跟踪两种方式,可以测量学生学习的增量价值。二是问卷调查,属于间接评价,调查对象包括用人单位、毕业生、学生和教师等。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是美国影响最为广泛的自陈式量表测试工具,从行为、认知、情感三个投入维度组织开展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习投入情况和学业成就调查,以认识学生成长的曲线规律。阿维诺学院研发的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询问受访校友在特定场景中的行动、想法和感受,建构全景图展示毕业五年的校友在工作、家庭等方面的表现,以确定学生需要的关键能力[12]。三是基准评价,即以量规为依据,构建由评价指标(内容)、评价标准(质量)以及评价等级(分数)构成的矩阵开展评价。美国有诸如教育理事会(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ACE)、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ouncil of Higher Education Association,CHEA)等全国性,以及新英格兰院校协会(New England Association of Schools & Colleges,NEASC)、南部院校协会(Souther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Schools,SACS)等地方性的高校和专业认证机构,通过研发各种类型的认证标准、程序及实施办法,采用非政府性的、同行专家评议等方法评价学校和专业的质量水平。这些基于标准的认证将育人成效作为重要的评价对象[13],以此判断该学校或该专业是否达到既定的标准,增强了美国本科教育的规范性和教育水平的稳定性。此外,还有本科教育学习有效评估项目(Valid Assessment of Learning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是将标准量规作为评价依据,将课程作业等作为直接证据评价学生学了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如何改进。
(摘自《中国高教研究》2023年第4期)
最新文章 TOP10
热门文章 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