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无穷的开始:世界进步的本源》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17年06月21日 16:17     类别:图情天地   总浏览:4928

   本书原著出版后深受好评,长期稳居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前列。作者戴维﹒多伊奇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军人物。
   这是一本可以改变思维模式的著作。知识是如何产生的?斯巴达和雅典文明究竟有何不同?复活节岛文明因何覆灭?文艺复兴又是如何发起?科学如何改变世界?文化如何进行复制和进化?人类文明如何呈现今天这般模样?是否还有更多的宇宙存在于我们的宇宙之外?它们之间是否会相互作用?世界著名量子物理学家戴维?多伊奇以理性和乐观的态度,以极为清晰的思路和开阔的视野,阐述了启蒙运动以来人类在知识方面的不断进步及进步的根源和本质,对人类选择、科学解释、文化进步的性质得出了惊人的新结论,对于我们在更高层次上认识世界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本书涉及内容极其广博,包括多重宇宙、生物进化、文化进步、月球殖民、地外文明、数字系统、人工智能、基因研究、图灵测试、人工进化、量子计算、气候变化、文明毁灭、暗能量、环境危机、选举悖论等,并且论述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爱因斯坦、霍金、戴蒙德、费因曼、道金斯等大师的不同观点,阅读本书是在体验地球上最高水平的讨论带来的兴奋。


   【媒体评论】

   科学从未有过像戴维·多伊奇这样的支持者……他的论述是如此清晰,阅读他的作品是在体验地球上最高水平的讨论带来的兴奋,……多伊奇是当代的伏尔泰,用极为清楚的思维撕碎了错误观念。
——华威写作奖得主彼得·福布斯,《独立报》


   多伊奇是如此聪明,如此非同寻常,如此富有创造力,有着如此无穷无穷的求知欲,以至于不管怎样,在他的头脑里花时间都是一种独特的优遇。

——物理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戴维·阿尔伯特,《纽约时报》


   这本书确实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给人带来强烈感受:它深入到了我们如何掌握宇宙真正奥秘这一问题的核心。

——PD·史密斯,《卫报》


   一种闪闪发光的乐观主义……多伊奇又一次写出一本非凡著作,其中充满伟大的思想,表达的清晰程度无与伦比。他论述说,解释的力量已经改变、能够改变并将继续改变我们的世界。这些宇宙级的思想非常了不起,带来的乐趣也是宇宙级的。

——记者蒂姆·拉福德,《卫报》


   多伊奇讲述了一个条理清晰、引人注目的故事,谈及多种多样的话题,包括花朵(和脸孔)为什么美丽,在美国众议院公平地分配席位在数学上不可能,为什么墨守成规比你想象的更难,哪些文化能维持自身、哪些文化不能(提示:墨守成规的文化注定要灭亡)。你一旦接触到他那非同寻常地新颖的世界观——或者也许是多重宇宙观,就无法再用原来的方式看待这些问题以及许多其他话题了。

——小说家、《走出围墙》和《编码宝典》的作者尼尔·史蒂芬森


   阅读《无穷的开始:改变世界的解释》就像阅读菲利普·K·迪克的作品一样充满乐趣,像阅读伯特兰?罗素的作品一样富有启发性。多伊奇教我们怎样理解反直觉的东西可能是真实的,他教得如此成功,以至于这些反直觉的东西甚至可能变成直觉的。这本书实在精彩绝伦。

——小说《大气干扰》的作者里夫卡·加尔亨,《纽约客》


   简单说,作者认为这个世界的进步是通过“寻求好解释”这个过程来实现的,“寻求好解释”也是区分好科学和坏科学的唯一标准。“寻求好解释”有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创造力,一个是接受批评,两者缺一不可。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延伸:创造力提供了各种解释(即自然变异),然后通过批评(即自然选择)而不断改进,使得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解释越来越好。


   【节选】

   我们通过寻求好解释来(获得知识),好解释是难以改变的,改变细节会毁掉整个解释,这才是科学革命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启蒙运动其他领域取得独特、迅速、持续的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而实验检验不是。当一个理论很容易改变时,实验检验对于纠正错误毫无用处,这些理论就是坏解释,它们不是科学。
   一个理论成为坏解释的常见方式之一就是带有多余的特征或随意性,有时把这些东西去掉就能得到一个好解释,这导致人们产生了一种称为“奥卡姆剃刀”的错误观念,认为始终应该寻求“最简单的解释”,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然而,对于该理论中的“必要”到底指什么,存在许多错误的观点。
   我们对任何东西都不是直接观察的,所有的观察都是理论负载的。一件事情,如果你只盯着它看,结果除了它本身之外你什么也看不到。真正准确的观测都是不直接的,经验主义者关于“纯粹的”,不依赖理论的观测的看法都是错误的。事实上,取得进步有赖于我们在观测前就运用很多知识。
   平庸原则主张,人类在宇宙万物中完全不重要,霍金也持此看法,但这是错误的,因为宇宙绝大部分是真空(加上辐射和暗物质),而像我们自己,以及我们所处的行星和恒星这样的致密的物质集合是孤立、罕见的现象。我们之所以对普通物质很熟悉,只是因为我们由普通物质组成。
   原始状态的地球生物圈,不能让一个无防护的人活多久。只有通过持续地忽视、伤害、致残和杀死生物个体,生物圈才可能达到稳定,而且只是暂时的稳定。地球的“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全部能力,几乎都不是为我们提供的,而是由我们利用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提供的。


(摘自《百度》和《搜狐》2016年1月6日)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