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全国首个!山东明确新能源入市方案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5年05月14日 10:19     类别:财经类   总浏览:12

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称“136号文”)相关要求,山东省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山东省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实施方案》)《山东省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下称《竞价实施细则》)。

存量机制电价0.3949元/千瓦时

《实施方案》提出,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下同)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后,在市场外同步建立差价结算机制,对纳入机制的电量,市场交易均价低于或高于机制电价的部分,由电网企业开展差价结算,差价费用纳入系统运行费用,由全体用户分摊(或分享)。

中信建投期货能化研究员刘书源表示,用电侧方面,差价结算成本分摊可能推高工商业电价,刺激用户转向绿电直购的模式,催生虚拟电厂等新业态。

2025年5月31日前投产的存量新能源项目全电量参与市场交易后,机制电价水平按国家政策上限执行,统一明确为每千瓦时0.3949元(含税);单个项目机制电量上限参考外省新能源非市场化率,适度优化;执行期限按照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剩余小时数执行。

136号文明确,2025年6月1日以前投产的新能源存量项目机制电价,按现行价格政策执行,不高于当地煤电基准价。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此前发文提出,山东燃煤发电基准价保持稳定,按照每千瓦时0.3949元(含税)标准执行。这意味着山东省存量新能源项目机制电价就是执行燃煤基准价,存量机制电价给到了上限。

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永利表示,山东存量新能源机制电价0.3949元/kWh,为新能源存量新能源电站提供了额外收益。根据测算,存量机制电价高于当前电站结算电价,2024年前11个月,山东风机光伏发电量占比约为12%,机制电价执行后,用户电价可能增长0.0066元/kWh左右。

2025年竞价申报充足率不低于125%

对于增量项目,《实施方案》提出,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竞争机制。2025年6月1日起投产的增量新能源项目,由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单位明确机制电量规模、执行期限,通过价格竞争方式确定机制电价水平。设置申报充足率下限,引导新能源充分竞争,降低全社会用能成本,2025年竞价申报充足率不低于125%。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金铠表示,存量项目执行固定电价,短期内保障了早期投资者的收益稳定性,避免政策突变引发行业震荡。但过渡期后需直面市场化电价波动风险,倒逼企业提前布局技术升级或商业模式调整。而增量项目通过竞价确定电价,打破传统补贴模式,推动新能源回归“商品属性”。

“竞价申报充足率不低于125%”,王永利分析,这意味着将至少存在20%新增新能源项目无法享受机制电价保障,将通过电力市场交易获取收益。

李金铠认为,从政策意图来看,通过强制超额申报确保市场供应充足,倒逼发电企业通过价格竞争降低中标电价,期望降低社会用能成本。长期来看,可能会由于“马太效应”提升市场集中度,高效、转型基础好的企业通过规模化、技术迭代进一步降低成本,低效、高成本企业可能退出或转变竞争赛道。

《实施方案》要求,2025年竞价工作原则上于6月份组织。自2026年起竞价工作原则上于前一年10月份组织。各地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

刘书源表示,配储取消以后,将减轻企业强制配储压力,但大量新能源上网,对燃煤电厂及电网稳定性冲击较大,需完善辅助服务市场定价机制,提升储能项目收益。

竞价机制透明度有待提升

《竞价实施细则》明确,新能源竞价上限,根据新能源项目合理成本收益、绿色价值、电力市场供需形势、用户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原则上不高于该类型电源上年度机制电量竞价结果。首次竞价上限原则上不高于该类型电源上年度结算均价。现阶段暂设定竞价下限,具体参考先进电站造价水平(仅包含固定成本)折算度电成本(不含收益)合理确定。

在厦门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林伯强看来,竞价上下限设定不是特别具体,在电力供需形势等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合理确定”较为模糊,未来还需持续关注具体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再加以完善。李金铠也认为,竞价机制透明度有待提升,竞价上下限设定缺乏明确标准,可能影响企业申报策略,需要开展专项研究细化参数与动态调整规则。

此外,136号文明确,强化改革与绿证政策协同,纳入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的电量,不重复获得绿证收益。《实施方案》也提出,完善绿电绿证交易机制。纳入机制的电量受机制电价保障,相应电量不再参与绿电交易,不重复获得绿证收益。绿电交易电量的绿证收益按当月绿电合同电量、扣除机制电量的剩余上网电量、电力用户用电量三者取小的原则确定。

李金铠表示,机制电量(保底收购部分)剥离绿证收益后,剩余电量通过绿电交易实现环境溢价,推动新能源从“电量价值”向“环境价值”延伸。但绿证交易与市场衔接不完全,剩余电量的绿证交易细则尚未明确,可能影响企业环境价值变现,需要明确绿证单独交易规则、确保绿证价格的相对可控。

(摘自《上海证券报》2025年5月10日)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