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高校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0年06月04日 14:04     类别:图情天地   总浏览:5303

一、创客空间的概念
创客翻译自英文“Maker”,来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实验课题,该课题以创新为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个人设计、个人制造为核心内容,参与实验课题的学生即成为“创客”。目前,创客的含义有所改变,学界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创客的身份已经不局限于学生。
创客空间的概念和创客密切相关,翻译自英文Maker space或者creative space,林祥等认为创客空间是指允许并鼓励成员交流分享创意、经验或开展创新实践等活动的特定空间,包括实验室、工作坊、工作室等多种形式。宋甫等细化了图书馆创客空间的概念,认为图书馆创客空间从宏观角度来讲是图书馆为使用户能发挥创意和实现创意提供工具资源和交流平台,让用户在实践过程中实现知识学习和知识创新的一种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从微观角度来说,图书馆创客空间是图书馆为图书馆用户提供工具资源,让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在实践过程中学习交流和创新的空间场所。
二、高校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的独特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交流和老师学术研究的重要场所,是全民阅读推广的主阵地,高校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具有以下独特优势:
(一)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知识资源库,拥有大量文献资源,是集知识采集、存储、加工、共享于一体的知识殿堂。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高校图书馆不仅提供纸质资源服务,还具备了综合资源服务能力,通过“智慧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移动图书馆”等新的形式,随时随地为创客提供知识资源服务。因此,资源优势是高校图书馆独一无二的优势,是其他创客空间所不能比拟的,创客群体可以在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自由、免费获取大量的知识资源。
(二)主体优势
研究表明,高校学生本身尝试改变的意愿使得其对于创客空间的相对优势和有用性感知更明显,并认为创客空间的可试性更高[4]。高校的主要群体是教师和大学生,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代,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很多创客都来源于大学生。高校教师很多都在科研一线,知识广泛、经验丰富,可指导大学生进行创客活动。高校图书馆是师生最常去的场所之一,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主体,因此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具有天然的主体优势。
(三)平台优势
大学生具有很多创新的“金点子”,但如果没有一定的平台,“金点子”将成为“空中楼阁”。高校图书馆良好的实体环境为创建创客空间提供必需的物理场所,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创客们交流学习营造有利的气氛,让创客们在图书馆创客空间相互交流、彼此分享,通过头脑风暴产生新的思想和创意。高校图书馆根据创客的需求,邀请专家开展咨询、答疑或举办创新创业讲座,通过提供专业化的精准服务,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创客的创新意识。
三、高校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的基本原则
(一)互动性
互动性是创客空间显著的特点。创客往往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团队参与。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互动性一方面体现在创客和图书馆之间,如在知识交流互动方面,图书馆根据创客的需求采集知识资源,创客从图书馆获取知识资源,从而使创客和图书馆之间进行良性互动。另一方面体现在创客和创客之间,创客之间的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创意碰撞,也可以是在虚拟空间的知识交流。通过这种双向或者多向的互动,提高知识互动交流的速度和知识创新的频度。
(二)融合性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为创客空间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创客空间的基础来源于实体空间,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创客空间正呈现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融合的模式。正如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也不再局限于实体图书馆,延伸出了虚拟图书馆。虚拟创客空间是实体创客空间的拓展,它打破了原来实体创客空间的空间障碍,方便创客们随时随地接入,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无障碍流通,提高了阅读学习效率,启发了创客创新思维,从而使得创意在知识融合中产生。
(三)广泛性
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参与主体、应用技术和合作范围都呈现广泛性。在参与主体方面,创客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他们都可以在图书馆创客空间寻找创意灵感,开展创客活动。在应用技术方面,创客主要是进行创新的活动,只要是有助于推动创客活动发展的新技术,都可以也应该在创客空间得到应用,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等技术。在合作范围方面,创客空间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本校之间的创客,创客和企业以及科研机构都可以合作,甚至可以形成跨区域、跨国度的创客联盟,进行深度合作。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可以通过多种类型、多个维度的信息解析,向用户提供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服务,全面支持科研嵌入与创客素养的培育,重构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日益注重改进服务方式,服务创新创业活动,使得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成为创客智慧的中转站、创意的集散地。
四、高校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的工作方向

(一)建好馆员队伍
创客活动是在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全新活动,这对图书馆馆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馆员不仅要具备某一方面的能力,而且应该具备信息检索能力、创客服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创客服务馆员队伍,不仅能够指导创客进行知识获取等,还能指导创客开展创新活动。
(二)用好馆藏资源
图书馆在开展创客空间资源服务时,应该注重创客的内在需求,建立创客需求反馈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资源的采购和整理。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VR等新技术、新手段,借助“智慧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掌上图书馆”等多种方式,实现技术共享、数据共享、资源共享、知识共享,为创客提供不同结构、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信息资源,开展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使创客能实现学习、交流和实践的无缝连接。
(三)育好创客社群
图书馆创客空间应该致力于创客群体的培养与发展,采取多种手段营造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增强创客群体的紧密度、互粘度。要推广创客空间,使更多学生了解创客文化,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创客活动。要聚合不同兴趣和层次的创客,促进创客群体间的知识交流和碰撞。要加强对创客活动的指导督促,鼓励创客带来不同的创意设计和创新实践。
(四)做好协同创新
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不仅应该成为创客活动聚集的地方,还应该加强同外部空间的协同创新。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可通过“真人图书馆”活动,将企业和社会的创客作为“真人图书”引入创客中心,提供“借阅”服务,加强对创新创业知识的交流指导,同时可以组织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创客到企业参观,直接与企业创客空间对接,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摘自《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年第1期)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