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元宇宙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平台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3年10月30日 14:54     类别:图情天地   总浏览:7912

元宇宙是一种作为现实世界副本的数字环境世界,用户可以在其中使用最新的技术执行一些行动。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经历了从传统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的转变过程。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提出,智慧图书馆向元宇宙图书馆转型成为未来趋势。
智慧图书馆是支持研究和培训活动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系统,包括智能服务、智能人、智能场所和智能治理四个维度。元宇宙图书馆则在智慧图书馆的基础上更侧重沉浸式体验、智能交互、信息沟通无障碍,用户可以在其数字版本中开展活动,举办读书会、推荐书籍、辅导学生作业等活动。
JonRadoff认为元宇宙由7个层面构成:体验、发现、创作者经济、空间计算、去中心化、人机互动、基础设施。高校图书馆可挖掘元宇宙特性,利用元宇宙技术,将其应用于高校图书馆工作,建立高校元宇宙图书馆信息平台,进一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求,为读者提供无障碍的交流环境、触手可及的数据知识、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便捷的数据存取,从本质上拓展高校图书馆教育服务工作空间。
元宇宙高校图书馆信息平台功能特性可以归纳为沉浸式环境、信息多维利用和以读者为中心三个方面。
1.沉浸式环境
元宇宙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打造的沉浸式环境提供学习环境和资源服务的双重保障。一是为学生读者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元宇宙高校图书馆提供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混合现实(mixedreality,MR)等活动设备,在读者学习专业技能的过程中,为读者增强技能操作的真实性,提高学习体验。例如,在汽车设计学习过程中借助有专业图库的AR设计软件提高视觉效果;在海洋测绘专业学习过程中使用VR设备模拟海洋环境等。此外,还可借助图书馆资源与院系合作搭建虚拟实验室,将现实中搭建困难或者实现周期过长的实验搬到虚拟空间,如粒子对撞实验、元素衰减实验等,让学生通过虚拟实验环境进行操作,突破环境限制节省经费、人力等资源。二是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教育资源服务。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搭建虚拟图书馆,将图书馆馆舍布局、书籍分布、功能介绍、座位等资源使用情况等信息实时更新至网络,读者不在图书馆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了解图书馆的最新情况,查找所需服务,仿佛置身于图书馆。丰富电子图书资源及资源获取方式,与纸质图书互为补充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阅读体验。拓展数字阅读服务,举办形式多样的线上阅读分享活动,打破读者阅读的时空界限,推广数字阅读。虚实相生的元宇宙图书馆让读者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服务,做到图书馆泛在化。
2.信息多维利用
元宇宙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将物理世界的信息数字化、整合化、集成化,加速信息的流动性,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构建多层次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空间。一是善用基础信息。一方面,围绕读者个体形成信息图像,根据读者进出馆情况、借阅情况、浏览内容、资源使用情况、服务咨询情况等多方面信息构建读者画像。根据读者画像了解读者学习情况及主要需求,指导图书馆拓展读者服务工作,为不同类型读者定制不同服务计划及推送内容,不断优化读者获取资源的途径,让丰富的数字资源触手可及。另一方面,围绕群体形成信息图像,分析图书馆资源的整体使用情况,如统计馆内座位、研讨间、电子设备等资源的使用情况,汇集读者使用频次、使用时间段、使用深度、使用时长、使用目的等信息,挖掘读者群体基本特点和潜在需求,合理优化馆内资源配置,进一步勾勒出馆内设施升级的建设方向。二是开展知识再造。针对文献信息缺失问题,建立作者资料库,记录不同作者写作风格、惯用语句、字体、背景、重要事件等信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某些作者、年代信息缺失的手稿等进行文献补全,促进文献数字化。古籍作为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籍的数字化也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将不同介质的古籍以图片、影像等形式存储成数字资源,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识别、预测古籍缺失内容,是对古籍的保护手段之一。三是尝试知识创生。高校内的科研工作者从事着面向未来的科研工作,图书馆作为提供支持性服务的组织和平台,应有主动服务科研工作的意识。图书馆可汇集本校及国内外各高校科研成果,包括论文、课题、项目、专利、成果转化等信息,尝试生成学科能力发展报告,发现不同学科当下的研究热点及各机构的研究方向,预测未来学科研究热点。抽取分析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信息,挖掘价值研究点,为师生读者补充非本专业的参考资料。
3.以读者为中心
元宇宙高校图书馆的一大特点就是以读者为中心。一方面,图书馆主动围绕读者建设服务体系。图书馆在学科服务、信息素养教育、学习问答等元宇宙高校图书馆传统业务中引入人工智能辅助程序,读者接入网络就可以在线咨询诸如“文献检索技巧”“知名的化学数据库”“如何撰写论文”等问题,问题答案由人工智能程序通过资料库自动组织生成,整个过程由机器人采用拟人的语法结构、组织语言与读者进行沟通。读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或者人力方面的限制,随时都可以得到响应,减少了以往由于学科馆员人力不足、能力有限,读者不善于沟通等造成的学科咨询等业务面窄、体验感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除了知识接收者的身份,读者同样是知识传递者和知识创造者。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可以社交的网络平台,读者可以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实验数据,发表个人观点,提出意见需求等,通过各项活动在平台上维护并打造自己个人的虚拟图书馆账户形象。读者也是图书馆信息平台的建设者之一,和图书馆共同进行知识生产。
元宇宙高校图书馆打破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物理和时间界限,让知识变得更加触手可及。图书馆也由以往单纯的知识输送者向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环境的缔造者转变。高校读者的专业方向、科研水平不同,依靠图书馆单向解读读者信息并进行个性化信息推送不能做到百分百地贴合读者需求。因此,建设元宇宙高校图书馆也要尽可能调动读者积极性,让师生读者参与知识创造和传递,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可自我发展的信息交互环境。

        (摘自《教育观察》2023年第19期)

incl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