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信息文萃》是一本图书馆内部发行刊物,于2000年创刊,每年出版16期,由财经、高教和读书思考三个栏目组成,每期共8个版面,包括教育类4版,财经类3版,读书思考1版。至今已出版261期。《信息文萃》精心选摘与主题相关的时事要闻、经典评论,将初步筛选的信息编辑整理,《信息文萃》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紧跟时代脉搏,关注时势热点,求真务实,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近十年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向

摘录: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     更新日期:2024年07月01日 10:31     类别:教育类   总浏览:2012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教育、科技和人才成为影响各国竞争力的核心力量。近十年,美国出台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举措,以巩固和发展其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准确把握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向及其主要特征,对于中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拓宽弱势群体入学机会,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其一,贯彻教育平等理念,通过总统政令确保少数族裔享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缩小种族差异,提升少数族裔、有色人种、原住民部落在教育及其他领域的社会地位,美国总统拜登在上任第一天就签署了推进种族平等的第13985号行政命令。
其二,落实补偿性教育政策,帮助第一代大学生群体完成高等教育。美国《高等教育法》将第一代大学生定义为其父母(或单亲父母抚养的学生父母)没有完成学士学位的学生。2002—2012年的NCES纵向研究数据显示,与父母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相比,第一代大学生更可能因无法支付费用而无法完成高等教育。
其三,完善奖助学金和贷款制度,减轻学生入学负担。完善社区学院建设,扩大高等教育惠及范围。为应对大学危机,拜登政府延续奥巴马时期的政策,重申免费社区学院教育,并提议拨款620亿美元,投资于接收大量低收入学生的大学和学院。
(二)实施数字化战略,推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其一,发布数字教育战略,加速技术与教育系统融合。《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NETP)是美国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国家战略,1996—2016年发布5份计划。2022年9月,在全美数字公平峰会上,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发布了《推进全民数字公平》报告,提出高校在可获得性(availability)、可负担性(affordability)和采用性(adoption)三个层面的障碍,并提供克服障碍的战略实例,以实现技术赋能的学习。2024年NETP关注教育数字化发展中的不公平问题,致力于解决数字使用鸿沟、数字设计鸿沟和数字访问鸿沟三大难点。
其二,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克服数字鸿沟。美国当前将信息通信技术的基础设施置于数字教育战略的核心位置。美国教育统计中心长期履行统计、研究和评估职能,在高等教育领域建设了涵盖高等教育机构、学生、机构、家庭的多层面、系统性、追踪性的数据系统,为高等教育研究和决策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
其三,开发多样化的教育技术和工具,培养教师的数字素养。2016年,美国发布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鼓励教师强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学习,并指出“人工智能+教育”既可以对线下教学进行补充和深化,也可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的进程。
(三)重视高等STEM教育,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
其一,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推进STEM教育战略。为应对“技能危机”,美国将STEM教育作为国家教育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和美国研究所发布《STEM 2026:STEM教育创新愿景》,旨在为STEM教育的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指引,该报告提出从K-12到高等教育阶段STEM教育发展的六大愿景:参与式和网络化的实践社区,鼓励有意义游戏和冒险的无障碍学习活动,用跨学科方法解决“大挑战”的教育经验,灵活且包容的学习空间,创新且具操作性的学习测量,多元化和多机遇的社会文化环境,从而为STEM教育的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科学指引。2018年12月3日,特朗普政府发布《绘制成功之路:美国STEM教育战略》,提出三大目标,即为提升STEM素养打造坚实的基础,扩大STEM教育的多样性、公平性和包容性,为未来培养STEM领域劳动力; 
其二,以数据为抓手,监测STEM教育发展。2018年,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院发布《本科STEM教育监测指标》,该指标框架包含三大主要目标和21个具体维度,重点关注本科STEM教育的过程和环境,旨在以监测促改革,以数据促质量。
其三,注重多主体、多部门融合,打造STEM 教育生态系统。一是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二是跨部门合作推进STEM教育改革。
(四)聚焦科技前沿与技术转化,助力科技创新战略
其一,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聚焦前沿科技领域。2021年6月8日,美国参议院通过《无尽前沿法》,该法既是对1945年《科学:无尽前沿》报告精神的传承,也彰显出美国科技创新战略意图的转向。该法规定加大对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资金投入,承诺在10年内投资1000亿美元于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先进技术、生物技术、网络安全、先进能源、机器自动化、自然和人为灾害防御、先进材料科学十大关键领域。
其二,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美国创新战略》中精准医疗、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重点关注领域和人工智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尽前沿法》也将人工智能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的首位。
其三,推动技术转化,促进创新成果商业化。《美国创新战略》积极鼓励高等教育机构推动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为大学、政府实验室和企业设计研发路线图,提供1200万美元的资金开展长期的技术研究。
(五)提升全球文化胜任力,巩固全球影响力
其一,倡导国际教育的战略意义。2012年,美国发布2012—2016年国际战略——《通过国际教育与国际参与制胜全球》,明确了通过国际教育提升美国国际竞争力的目标。
其二,培养本国公民的全球文化胜任力。一是深化全球文化胜任力理念,不断细化全球文化胜任力指标。2022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国际战略》将提升全美学生的全球文化胜任力设为首要战略目标。全球文化胜任力包括批判性思维、社会情感和语言技能等一系列在探讨国际问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国际贸易等)、参与国际行动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美国联邦教育部设计了一套全球文化胜任力框架,从四个维度对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提出具体的培养要求:在合作与沟通层面,要具备先进的社会情感和领导技能,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中与人有效合作和沟通;在语言层面,能够使用至少一种外语工作或学习;在多元视角层面,具备高度发达的分析能力和反思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在公民参与和全球参与层面,能够有意义地参与广泛的公民和全球问题,并在自己的学科、专业领域取得成功。二是加强多元语言教育,促进国际交流。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多语言的国家,但《美国社区调查报告》显示,有78%的美国人只使用英语。
其三,通过完善留学、移民政策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尽管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和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美国对接收留学生的态度日趋审慎,但美国仍旧通过多种途径吸纳全球高素质的高科技人才。
                                 (摘自《世界教育信息》2024年第4期)

include-->